要聞港聞

東方民調:中小企經營情況嚴峻 失業率難望下降

本港經濟仍未走出陰霾。 本港經濟仍未走出陰霾。
本港經濟仍未走出陰霾。
【本報訊】各界指望通關打救經濟之際,港府防疫甩漏多多,檢疫酒店不時出現保安漏洞走甩檢疫人士。有機場貨站員工中招,更令新冠肺炎本地51日「清零」紀錄斷纜,令中港兩地通關添變數。有經濟學者提醒,本港與內地遲遲未通關,整體經濟未復甦,多個行業仍然停滯,預料失業率難進一步下降。
在電子消費券效應下,近期本港市道丁財兩旺,6月至8月失業率跌至4.7%,不少經濟數據似有改善,但恐怕是曇花一現。航空、旅遊、跨境運輸等多個行業仍未復甦,加上9月開始是出口淡季,不少中小企經營情況仍然嚴峻。
有經濟學者分析,港府派發消費券後,消費市場產生乘數效應,令零售業需增聘人手。不過,消費券無可能長期派發,只有整體經濟大復甦,才能進一步改善就業市場,而訪港旅客消費、出口貿易及投資等均環環相扣,在通關前景未明下,必然會阻礙其他刺激經濟的元素發展。
零售業界認為,消費券雖然刺激消費意欲,但單靠港人消費難以滿足業界需要,「塘水滾塘魚」下只能繼續吊住鹽水,早日通關零售市場才有較大起色。而港府推出多項防疫措施,市民早已習慣減少消費,即使有消費券亦難以回復昔日生意額。
餐飲業亦是重災區,有業界指通關更為重要,現時每日僅得2,000個「來港易」名額,而實際兩個口岸每天平均僅約270人次來港,對業界難有幫助,本港仍未通關如同零遊客。
全球航運擠塞 帶動通脹
最新公布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總額達286億元,按年升11.9%,升幅較7月的2.8%激增,主因是消費券刺激零售業。不過,疫情導致全球航運大擠塞,供貨及運輸成本上漲帶動通脹,多項民生物品已靜悄悄加價,間接蠶食消費券刺激經濟的效益。議員邵家輝表示,本港是外向型經濟體,零售市場向來有三分之一生意額來自遊客,消費券熱潮難持續,長遠仍要與外地恢復通關,才對零售市場有較大幫助。
本地「清零」紀錄斷纜,再次掀疫慌。本地「清零」紀錄斷纜,再次掀疫慌。
本地「清零」紀錄斷纜,再次掀疫慌。
消費券有助刺激經濟但成效短暫。消費券有助刺激經濟但成效短暫。
消費券有助刺激經濟但成效短暫。
8月銷貨額5大升幅類別8月銷貨額5大升幅類別
8月銷貨額5大升幅類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