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國重啟需求升 美國通脹更難平

全球引頸以待的中國經濟重啟,終於展現在眼前。隨着中港兩地有序全面通關,經濟活動復常,對於備受歐美衰退陰霾威脅的全球經濟而言,無疑是一支強心針。不過,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市場需求回升,勢將帶動商品及資源價格上揚,雖能惠及企業,惟料會加大全球的物價壓力,尤其是本身通脹仍高企的歐美,從而令歐美兩大央行更難拿捏貨幣政策。近次議息會議後,聯儲局斬釘截鐵說今年不會減息,大概就是要穩住市場對美國經濟軟着陸的信心,問題是通脹前景依然看不通透,料將促使資金繼續流出美元資產,以分散風險。
當前歐美通脹雖已由高位回落,但數字仍高企。美國去年12月通脹率為6.5%,而歐洲上月通脹率8.5%。幸而這個冬天歐洲未見極端寒冷天氣,否則能源危機不知如何收科。能源危機一關雖過,但歐洲經濟誠然尚未脫險,尤其是俄烏開戰近一年,至今未見平息迹象,加上至少在上半年,歐洲央行仍會加息抗通脹,歐洲仍未能排除出現滯脹的風險。即使近期歐元區強者德國的經濟有企穩迹象,惟相信未來將會見到的狀況,乃歐洲各國經濟的差異擴大,變相加大地緣政治風險,是福不是禍。
至於美國,亦是半斤八両。雖然美國財長和聯儲局主席都多番強調,美國經濟不會出現嚴重衰退,惟經歷前年兩人同樣錯判通脹形勢,至去年須激進加息來抗通脹,信用成疑。故見市場對聯儲局維持「鷹」姿亦不為所動,顯然對幣策判斷有所保留。
大量科企裁員,未來數月就業市場狀況存暗湧。持續加息將無可避免加快冷卻經濟活動,最怕是加息力度過猛,滯脹臨門。另一方面,俄烏戰事未完,能源價格尚難令人放心,且中國「極速」重啟經濟,刺激全球商品需求,全球通脹高企格局難改,倫敦銅價由去年7月低位回升逾三成就是例子。面對這些變數,聯儲局顯然也沒有「水晶球」,只好見步行步。
此外,在美國主導的去全球化下,國際產業鏈持續改變,各經濟體更重視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性,價格再非處首列位置,這或多或少令生產成本難大跌,從而令全球通脹高企。難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明言,美國的消費開支強韌、中國經濟重啟,將支持全球經濟增長,警告即使抗通脹初現成效,但這鬥爭尚未完結,並敦促各國央行維持緊縮貨幣政策。
如今評論美國已成功控制通脹,實乃言之尚早,更別輕率為加息周期完結下判語。除了歐盟、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區貨幣政策仍持續偏緊外,今年次季日本貨幣政策或轉向,亦是全球經濟與資金流向的一個重大不明朗因素。綜合而言,去年支持美元一匯獨強的條件已起變化,貨幣政策不明朗,將促使資金流出美元資產,向亞洲及新興市場等多元渠道尋找更高且更可觀的回報。美國這張「通脹牌」若有任何閃失,將加快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得謹而慎之,而中國首要任務,是穩打穩紮推動疫後復甦和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以實力吸引資金東來,也為中美博弈換取鬥爭的本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