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博弈主賽道 科技轉型無退路

世界兩強博弈愈益激烈,美國正全方位圍堵中國科技突破。過去十多年中國享受消費科技的高速發展,造就了可觀的財富,可這種利用數碼科技不斷衍生的商業模式,助長的是搵快錢的心態,無助於發展核心關鍵技術,長遠更造成種種社會問題。故見過去兩年中國致力推動科技轉型,整治消費科技產業,引導社會資源投入機械、精密加工和半導體等戰略產業的發展,強化深度科技和工業技術的實力,這也在在說明科企整改風潮,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雖然中國在全球主流和成熟制式晶片領域坐擁重要位置,惟在先進晶片開發上,仍備受美國的技術圍堵打壓。美國落實的《晶片法案》,就正是要限制美國和使用其技術的企業在華投資,更擬擴大禁售先進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總之無所不用其極。中國在這場「晶片之戰」中被「卡脖子」的艱難處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過去十多年,中國科技不是沒有發展,惟向消費科技領域傾斜。科技巨企市值曾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其商業模式更不斷延伸至金融、教育等不同的領域,吸引大量人才和資金搵快錢、錢搵錢!可這種風潮終隨2020年11月螞蟻集團滬港上市計劃被叫停而逆轉,緊接下來是一連串的監管整改風暴,科技巨企因反壟斷被罰巨款、被勒令整改,行業加強規範等等的消息不絕於耳。
表面上,中國似乎在自行毀掉最賺錢的行業,民營經濟亦隨即遇冷,但其實消費科技高速發展的背後亂象叢生,更助長搵短線快錢之風,需要長時間投入資源才能取得根本成果的製造技術、深度科技,完全未獲企業、人才和資金重視。長此下去,中國只會成為中美科技戰的「輸家」。明乎此,當理解為何中國無懼經濟冷鋒,堅持徹底推動科技轉型。
繼治理壟斷市場行為和金融科技等跨行業亂象之後,近日傳來監管目標已擴大至科企的演算法和數據處理等範疇,這被視為關乎科企盈利能力的商業秘密,但實際上更關乎用戶私隱安全和社會利益。美國2016年發生的「劍橋分析事件」(英國諮詢公司劍橋分析公司在未經Facebook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獲取數百萬用戶的個人數據,主要用於政治廣告,被視為影響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和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結果),就足以反映演算法失控可以對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美國國會亦在尋求加強對科企內容演算法的監管,中國這一着自然亦不讓人意外。
藉着科技轉型,放慢其他領域創新的步伐,集中引導資本與人才等資源,支持全面強化製造業實力,實現科技自主自強,是中國的目標,說到底就是關係到中美經濟戰。這個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帶來效益,科企放任發展賺取暴利的日子不再,重磅板塊由升市火車頭變成跌市負累,也難免會制約資本市場表現。可面對美國的挑戰,中國並沒有選擇的餘地,得決心捱過苦日子。作為投資者,也得認清大局,接受現實,別心存僥倖或作無謂的猜想。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