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制掃碼惹反彈 食肆左右做人難

因時制宜乃施政基本,世上幾乎沒有一勞永逸的「必勝」措施,相同政策在不同時代實施,也可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港府早前在公營場所強推「安心出行」後,已引發諸多問題,但當局未有釋除民眾疑慮,反而進一步擴大至食肆等,自然惹來民意反彈。可憐飲食界剛剛捱過疫情,現又淪為港府與市民之間的「夾心人」、左右做人難,難怪有食肆批評港府趕盡殺絕,索性關門大吉。
經濟不景,百業維艱。本港疫情肆虐之時,飲食業已首當其衝,種種防疫措施諸如限制堂食人數、限制晚市,已對餐廳食肆的經營造成嚴重傷害,即便是連鎖飲食集團也要苦苦支撐,茶餐廳等小型食肆更是手停口停,不少老字號捱不過疫情紛紛倒閉。現時疫情稍歇,業界當然渴望港府體恤疾苦,能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以便增加客流,挽回損失。奈何等到的竟是另一噩耗,在市民對「安心出行」仍抱有懷疑之際,成為相關政策的實際執行者,不遵守規定隨時面臨官方懲處,嚴格執行又恐怕惹來顧客怒火,難免會有老闆心灰意冷。
凡政策必有利害,防疫措施同樣也是一把雙面刃。港府擴大限制的同時,理應考慮實際執行時可能出現的困難。事實上,早在港府要求市民進入政府建築物、食環署街市等場所必須掃碼後,社會上已有聲音批評當局漠視弱勢社群,例如部分流浪者、長者等根本沒有智能手機,也有部分長者對手機應用程式等高科技產品一竅不通,要求年齡尚幼的孩童隨身攜帶價值高昂的智能手機,也容易引發安全問題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尚待解決,當局卻進一步擴大限制,無疑是把問題同步放大,為市民添煩添亂。
當中最令飲食界憂慮的,恐怕是市民的怒火更容易傾注在實際執行者之上。有別於公營機構,對商界而言,顧客等同上帝,誰也不願意得失客人、減少收入。倘若面對顧客堅持不掃碼,餐廳食肆只能拒絕其進入,損失不但由商戶承擔,甚至可能要承受無理的辱罵及責難;特別對於一些有特定客源的食肆而言,例如專做長者早茶生意的酒樓等,更是致命打擊。
港府當初在疫情嚴峻之時,未有強制推行「安心出行」,已是錯失最佳時機。如今本港連續多天不見本地確診,官方未在「外防輸入」上着力,反而在「內防擴散」上落筆,市民自然不理解用意;尤其現時社會高度政治化,反對派更容易見風駛舵、加鹽加醋。除了施政,如何爭取民眾認同、釋除社會疑慮,也是港府責任之一,在措施落實之前,當局理應先做好本分,以免官民互不理解,從而引發衝突。
此次把「安心出行」強推至所有食肆及表列處所,似乎已成定局,但港府不應視之為任務完成,相反,更多工作尚待官員們解決。例如港府執法時能否嚴寬有度,體恤弱勢社群的無奈;能否放寬餐廳座位限制等其他防疫措施,盡量減少商戶損失等,現時仍有待商榷。港府加強措施前必須深思熟慮,否則事後補鑊已經太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