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支智慧燈柱 擬2023年完成安裝

【本報訊】多功能智慧燈柱計劃引起監控疑慮後,部分更在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中遭受破壞。當局本計劃在中環/金鐘、銅鑼灣/灣仔、尖沙咀及觀塘/啟德發展區4個選定地區,安裝約共400支智慧燈柱;但至2019年中,僅在觀塘區和九龍城區安裝了50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路政署現正檢視餘下約350個擬安裝智慧燈柱的位置,預計在2023年年中完成所有安裝工程。

智慧燈柱原包括全景攝像機,原意協助環保署打擊非法傾倒,協助該署記錄非法傾倒車輛、讓運輸署收集車牌號碼及為運輸署提供車速數據的藍牙交通探測器功能。

惟根據觀塘區議會文件,路政署於去年5月拆除觀塘區內智慧燈柱上已停用的攝影機和燈柱頂部的圓形外殼,並將陸續安排拆除區內其他智慧燈柱的圓形外殼。

研光學雷達取代攝影機

至於被指會讀取智能身份證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監黎振偉則解釋,該技術是一個可讀式標籤,只能發放出信號,並不能接收,用作提供準確的定位服務。

資科辦和運輸署正探討以光學雷達(LiDAR),取代攝影機探測車輛速度和辨識部分車輛種類,並於今年第一季開始於科學園進行路面測試,並計劃在現有兩支分別位於觀塘區和九龍城區(啟德發展區)的智慧燈柱進行實地運作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