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歷史

入境處人員一直予人威嚴、專業的感覺,這與其身上的制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回顧過去60載,人員的制服隨時代及工作性質轉變,印證了歷年來多元化的發展。追溯入境處成立初期,當時只為男職員配備制服,夏季制服採用卡其色的獵裝上衣、配以短褲及長襪,格外搶眼,至1966年為女職員配備制服。官階徽章方面,夏季改為質地較柔軟的套入式肩章,冬季則以肩章形式取代袖口的官階條子。這時候的制服設計為入境處以後在工作服的規格定下了基礎及特色。

入境處一直以來除重視提升服務水平,亦同樣重視同事對部門提出的意見,對制服的設計亦然,故成立制服檢討工作小組,主動聽取前線人員對制服的意見,從而改良制服,在管職合作的平台上一直取得良好的成績,例如免去夏季制服結領帶的規定等。入境處持續對制服作出檢討,目的是為了關顧同事需要,藉以增加士氣,致力建立一支「上下一心」的專業團隊,提升工作效率。

為使人員能更有效執行工作並保障安全,前線人員會因應工作性質配備不同設計的制服及裝備,例如俗稱「搜船隊」的船隻搜查小組的行動小隊,他們會穿着藍色行動服、救生衣、安全頭盔及防滑鞋等裝備,以配合他們在香港水域搜查船隻,偵查規避出入境檢查、偽造證件、非法入境及逾期逗留等個案。

此外,駐守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及馬頭角羈留中心的人員,因要應對大批羈留人士,會穿着特製的藍色行動服,並按需要配上不同的防暴裝備,包括戰術套裝、護甲、頭盔、盾牌、胡椒噴劑、伸縮警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