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部門提款機 為多項政策埋單 僅可動用70億 關愛基金恐乾塘

【本報訊】政府在2011年成立關愛基金後,曾兩次注資共200億元,基金原意是用作「補漏拾遺」,協助安全網以外、有經濟困難的市民,但當局近年多項政策均由基金承擔開支,包括興建組合屋等,令外界質疑關愛基金淪為港府的「提款機」或「補鑊基金」。截至今年4月,關愛基金僅剩下70多億港元可動用資金,有扶貧委員會委員估計流動資金「用唔到好多年」,認為當局應再作注資,並把部分項目交回負責部門承擔開支。

立法會文件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關愛基金結餘約147.6億元,包括存放於金管局的約98.06億元及銀行存款約49.28億元,總投資回報和利息收入約57.37億元。關愛基金自成立以來先後推出59個援助項目,包括多個過渡性房屋先導計劃,以及協助低收入住戶更換數碼電視等,總承擔額約200億元,在扣除尚未支付的承擔額後,目前只有約70多億元可動用資金。

扶委會委員促再注資

文件又提到,關愛基金曾於2011年及2013年,分別把50億元及100億元存放於金管局,扶委會其後於投資年期屆滿後,即前年7月提取30億元,以應付基金於2019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間所需的現金流。及至去年年底,扶委會提前取出70億元本金,以應付去年下半年多個大型新援助項目的現金流需求。

扶委會委員施麗珊指出,關愛基金剩下的可動用資金「用唔到好多年」,擔心近期本港經濟不景,基金或需要推出新援助項目,一旦有涉款以億元計的項目,或會在數年間用盡資金,認為當局應再注資。她指出,部分項目例如以新藥物的試驗計劃,以及協助清貧學生購買電腦等,應分別交回負責部門承擔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