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引入影像解剖鯨豚 助揭死因

【本報訊】近年香港的鯨豚擱淺數字呈上升趨勢,過去3年合共超過150條。香港城市大學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2014年起,引入影像分析技術,結合傳統解剖,為擱淺鯨豚調查死因及健康狀況,是世界首個恒常以影像技術解剖鯨豚的團體,有關技術更成功把發現死因的機會提升至70%以上。

20%個案與船隻撞擊有關

城大臨床動物醫學系客座助理教授葛展榮表示,項目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漁農署合作。2014年前,只有約10%的擱淺鯨豚能找出死因,但其實超聲波、磁力共振、三維掃描等技術能以非入侵、客觀的角度剖析屍體,成功把發現死因的機率提升至70%以上。其中,有20%與船隻撞擊有關,約10%是漁船誤捕,餘下70%則屬其他,當中部分與疾病有關,部分死因不明。

葛續指,為減少海上交通意外,團隊2019年開始對比鯨豚出沒地點及海上交通情況,發現大嶼山西面及西南面屬「交通黑點」,又到船廠為各類型的船隻進行三維素描,以了解鯨豚遭撞擊的實際情況。該研究有望幫助政府制訂保育政策,例如設立海岸公園、船速限制等。

2006年5月至今,合共有519宗鯨豚擱淺,其中大部分為江豚,葛強調「一條都嫌多」,期望研究長遠能透過了解鯨豚病變,研究提升其免疫力的方法,並預防可傳染人類的疾病,又強調市民即時通報鯨豚擱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