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港生身心健康遜國際

【本報訊】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不二法門,中大研究指出,本港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狀況遜於國際水平,情況令人關注。研究又發現容易與家長溝通的學生,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及健康狀態,惟逾30%學生表示難以與父親溝通。研究人員建議父親應放下身段,化身「暖男」,趁與子女做運動時多作傾談。

中大及香港研究所青年研究中心在去年6月至12月,成功訪問5,307名11歲、13歲及15歲的中小學生,了解他們的健康質素。結果顯示,本港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均較國際水平為低,以10分滿分,生活滿意度平均為6.97分,較國際水平的7.8分低;情緒症狀亦較身體症狀嚴重。

研究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愈高,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愈高;容易與父母交談的學生,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及自評健康狀態,身體及情緒症狀亦較少;家庭支援水平愈高對學生亦有正面影響。研究又發現,每周運動3天或以上的學童,其生活滿意度等狀態較高,較少出現身體或情緒症狀,另高達22.5%學生完全不做運動,較國際水平高5倍。

籲父親化身「暖男」多溝通

中心教授李賴俊卿表示,傳統東方社會父親角色較為權威,研究發現逾30%學生表示難以與父親溝通,認為非常影響其心理狀況,希望香港父親可以多做「暖男」,放下身段。

教授又建議家長可「walk and talk」,與子女一同做運動,可「一箭雙鵰」提升子女身心健康,「擔保細路仔有好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