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齒生有你:牙周炎分4級 治療須有針對性

牙周病相信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此病是如何診斷呢?有沒有分級別或程度?不少病人求診牙醫,感覺自己牙齒不清潔並有流牙血情況,便請牙醫幫忙洗牙。其實所有合適的治療有賴正確的診斷,在未認知問題所在時,大眾是否明白為何要洗牙和如何洗呢?

牙床骨被侵蝕 不復原本狀態

簡單的牙周診斷分為「牙齦炎」與「牙周炎」,前者乃牙肉有發炎迹象,後者乃牙肉發炎加上牙床骨被侵蝕,並有牙肉萎縮或牙周袋。若有此狀況出現,便回復不了原本的狀態。兩者皆需治療,雖然都是洗牙,但洗法截然不同。

最新的牙周病診斷方法於2018年的國際文獻公布,歷史性首次加入「牙周健康」作為指標之一,口腔狀況如達到某一水平就能被評級為牙周健康;另外還有「牙齦炎」和「牙周炎」的診斷,牙周炎更分為一至四的等級,並加入風險評估,因此病人所需要的治療,是要有針對性與適切性。

臨床X光檢測 需約半小時

牙周病的診斷,現時主流方法乃用臨床與X光檢測。牙醫會用一支牙周探針(圖)刺於每一隻牙的牙肉,亦會探測包圍牙的牙肉,看看有沒有牙肉發炎或牙周袋的出現,亦會量度牙肉萎縮情況,然後作牙周病記錄,因此需花時間。另外會根據臨床檢測,用適切X光片了解牙床骨的侵蝕。因此一個詳細的牙周病檢測,要花約半小時才能完成。當檢查與診斷仍未清楚,又如何洗牙呢!

往後會不時講解牙肉健康、牙齦炎與不同等級牙周病的定義,以及如何採用合適的治療方案。

如對牙科有疑問,歡迎電郵denter@hku.hk。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牙周病學首席臨床牙醫

賴文龍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