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見利忘義

消委會日前公布2020年度超市價格調查,發現兩大超級市場於230項貨物中,有147項即約65%加價,而加價幅度遠高於整體通脹。其中罐頭食物平均售價升近兩成,相對於2019年至2020年香港物價只上升了1.9%,這個升幅不但不合理,簡直是瘋狂。

根據《選擇》月刊的報告,兩大超市罐頭肉售價平均升幅是25.1%,個別罐頭升幅更高至32.7%和27.8%。急凍食品平均升幅5.4%,個別更升19.9%。糧油食品平均升3.4%,食米這主要糧食連升3年,今次個別最高的米糧升12%和9.1%。報告亦點出有減價的項目,包括奶粉和嬰兒尿片,平均價格下跌1.6%,跌得最多的是6%。而朱古力和糖果亦平均下跌4.2%,最高的下跌10%。

可以見到,兩大超級市場今次的加價策略,是勁加市民生活必需品,愈多市民需要和喜歡的食品,加得愈高;相對於減價的項目,既非必需品,也不是人人需要,總的來說,是在經濟和環境陷低潮的時候,向市民「打荷包」。

大家不妨看看現今香港的情況,根據統計處資料,由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失業率是7.2%,失業人數增加約8,300人至逾26萬人,而就業不足則增加約6,400人至逾15萬人,是17年來最高。從大局來看,香港2020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下跌6.1%,是1961年有紀錄以來跌幅最大,並且是連續兩年陷入衰退。去年零售銷貨情況,按年下跌13.2%,旺角、尖沙咀、銅鑼灣的街舖,空置率升上雙位數字,銅鑼灣店舖的空置率是18%,是史無前例的高。相反,超級市場的銷貨值,是上升了11.7%。

很明顯,在此惡劣情況下,超級市場並沒有因為新冠疫情而受到打擊,銷售能力是逆市上升。而且去年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不分行業向申請企業發放補助,受惠於疫情、生意增加的超級市場也可以申請,結果兩大超市在兩次保就業計劃中,分別共取得逾3億元補助。雖然其後兩大超市分別用不同的方法回饋市民,但分別只花了一億元和8,100萬元。

在新冠疫情下,社會有困難,兩大超市銷情暢盛,仍可以得到政府的資助,而資助其實是來自市民稅收,現今疫情未過,百業仍在困難中掙扎,不少市民失業無援,在這個時刻,兩大超市把日常生活必需品大幅加價,簡直是忘恩負義,見利忘義,推市民落深淵,見死不救。

兩大超市應該回頭是岸,貨品不應加價,反而因應社會和市民困難,生活必需品應該減價,在困難時期,必需品應全面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