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日本核廢入海 多國甚表憂慮

回顧一個年代前的「東日本311大地震」,一段載入史冊而讓世人永記的悲慘歷史,其善後的工作直到今天仍在進行。適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未能順利舉辧東京奧運會以向世人展示脫離災難的陰霾,甚至乎,全球仍需與其面對核廢水的威脅,而日本當局最近竟然宣布驚人的方案──排出大海。

損害海洋生態及漁業

的確,日本福島核事故漸漸遠離公眾的眼球,但用以冷卻反應堆所形成的核廢水,依然是災難善後工作中的一大難題。早於2012年,日本企業專門設計興建大型的濾水設施,每日能夠處理約250公噸的廢水,但過程卻無法徹底去除具放射性的「氚」物質。幸然,「氚」元素的半衰期約為12年,意味只需將廢水存放至足夠長的時間,就能將其有害性減至安全程度。

然而,日本當局卻指核廢水的容量已達到100多萬噸,接近可儲存容量的上限,遂商議決定能否將稀釋後的廢水排入大海。自去年10月的日本內閣會議透露消息以來,周邊各國高度關注事態的發展,尤以對海洋生態及漁業的影響表示深切憂慮。

於上周,中國外交部在記者會回應,明確要求日本「慎重決策」,並認為當局應「主動及時地以嚴格、準確、公開、透明的方式披露訊息」,以及需與周邊國家有「充分協商」。不過,日本會否真的有胸襟敞開決策的透明度,還是最終以關門的方式處理「私家事」,現在的確尚不知曉,但無論如何也是國際的大事。

早前,日本首相菅義偉到福島視察濾水設施,當時東京電力公司的人員向其展示已處理的污水,並表示水質能夠達到飲用的標準。然而,即使電力公司信誓旦旦表示,污水經過處理後是安全放心,但菅義偉還是沒有嘗試飲用所展示的水樣。隨後,日本政府就宣布擬將污水排入大海的計劃。

事實上,在處理核廢水一事上,日本早有政策遺漏的前科。於2013年中,安倍晉三剛重新拜相,東京電力公司即透露超過300噸的廢水自儲水裝置中意外漏出,或已流入大海,當中洩漏包括高度污染的物質。事件最終驚動日本政府動用中央預算,興建阻隔牆防止污水再次排出,同時擴建原有的儲水設施。如此的失誤,足以摧毀當地周遭的漁業,同時亦令消費者對整個西太平洋的魚獲存有戒心,並不是單純局限於對日本的影響。

若然日本政府決意將核廢水排出大海,屆時影響到東亞地區食物鏈的安全,當中的責任是否會由日本一力承擔?至少,日本當局一開始就缺乏應有的「底線思維」,萬一出現差錯真的牽連甚廣,當中對國際社會及周遭地區漁業的賠償方案,從來均是隻字不提。如此,又如何做到「嚴格、準確、公開、透明」呢?

無疑,福島核事故是一場人禍佔多的災難,日本當局理應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國際社會的質疑。而作為東亞地區的成員,我們從來不缺一場盛大的奧運盛事,但在乎日後環境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對得起下一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