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香港樂壇能否重生

昔日的香港是華人樂壇重鎮,對內地音樂的影響力,或許稍遜於台灣,但海峽兩岸是用同一語言,彼此較容易一拍即合,演唱香港歌曲,用的卻是廣東話,外省人乍聽之下,一頭霧水。到頭來,廣東歌仍然能夠橫掃大江南北,本地唱片界的威力如何,於斯可見。

不過,近年香港樂壇日趨凋零,甚至成為部分內地樂評人揶揄的對象,未來能否振衰起敝,就端賴下一代的新苗是否成材。本地大電視台已經多年沒有搞音樂選秀節目,近日重辦,宣傳鋪天蓋地,惹起筆者興趣,因而湊熱鬧看了一集。

所謂「大海一滴,可知其鹹」,看過這批樂壇新星,我對香港音樂界的前景仍然未敢樂觀,大抵自從王菲、陳奕迅之後,本地不少歌手已掌握不到演唱三昧。要知道,歌曲要動人,除了音準以外,真情實感最重要,好聲音只是附加品。

如果你追求10年的夢中女神,剛答應嫁給你,你歡喜若狂,馬上找來好友,將這個天大的喜訊告訴他。你講的時候,哪怕沒有金牌司儀或者新聞報道員般的好嗓子,聽的人極可能仍然會被你打動,因為情感真摯就能淪肌浹髓,「靚聲」與否,不是最重要的。

40歲以下的歌手,大抵都是唱卡拉OK長大的,唱的時候習慣了跟着字幕走,很容易就把聲音唱得太順滑,情感也投入不來。演唱者往往忘記了,唱歌是要透過音聲去打動人,透過歌詞去傳達訊息。最上乘的境界,是當你全情投入演繹時,已不在乎如何運腔,而唱腔又自然運用到恰如其分。就好像你急不及待,要將天大喜訊或者偌大的慘事告訴他人,那時候,你不會考究語速或聲調如何,卻自然能表達得恰到好處。

看來,香港新一代的歌手一日未能夠勘破上述道理,本地樂壇一日仍難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