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為何沒有為殺局平反

一連寫了4篇「殺局」的慘痛歷史教訓,以及造成政治和民生等嚴重損失,百年歷史的市政局已不可能重生再現,那末人們都會問,為甚麼哲學上「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不起作用呢?綜觀有4個原因令歷史的發展出現例外。

首先,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城府甚深,影響力權傾朝野,沒人會懷疑特區首任政務司司長是「冷灶」,都以為「殺局」是為特區好,減少爭拗和行政架構重疊。前年被公開點名她是「禍港四人幫」後,港人才如夢初醒。

其次,歷屆特首都沒政治班底,單打獨鬥,形成先天不足。每屆政府都只打算在其任內有政績建樹,眼光短淺,沒長遠和宏大視野,這是政制結構的局限。基於此,每屆政府都不會認真去總結和研究政制改革的經驗教訓,更不敢開罪既得利益的官僚集團,再加上任期內需應付的問題早已千頭萬緒,誰會去捅「殺局」這蜂窩。

再者,曾支持「殺局」的議員及其政黨或團體,也不會去總結經驗教訓。「崩口人忌崩口碗」,諱疾忌醫,既不敢標榜支持「殺局」的政績,又不敢糾正支持的失誤,怕惹火燒身,惟有自欺欺人,只能打着「支持政府依法施政」的說法作擋箭牌。

再其次,「殺局」後官僚們已成既得利益階層,哪會自討麻煩去總結反省。他們恨不得兩個市政局永世不得翻身,可保他們的既得利益世世代代。做官的自然權力愈多愈大愈好,愈少人監察或完全監察不到更好,當然舉雙腳也贊成「殺局」。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是官僚間接或直接成為最大得益者,因政府帶頭全面推行外判制,在開初市場上根本沒有這樣多的外判公司承接,於是那些退休高官便被外判公司招攬,或憑管理經驗和熟悉政府運作,有廣泛人脈關係,便自行埋班成立承辦公司,去承接這盤財源滾滾的生意。最可憐是那些無權無勢的工人,從此變成血汗勞工的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