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班子 做騷一年玩完 減薪鬼祟還原

本港在疫情衝擊下,各行各業皆面對結業、裁員、凍薪及減薪等窘境,坊間去年已有不少聲音要求問責團隊減薪,起初政府企硬「只捐不減」,惟最終不敵輿論壓力,宣布特首林鄭月娥、各司局長及特首辦主任減薪10%,為期12個月。然而一年限期將於今年6月底屆滿,在近日各政策部門回覆立法會議員於特別財會的書面質詢中可見,均有追回減幅現象,變相上調薪俸約8.2%至8.4%不等,而有關升幅更高於今年預計的1.6%整體通脹率。有學者炮轟,本港經濟未見起色,不少市民面對凍薪裁員,加上政府在過去一年的抗疫表現乏善可陳,狠批至少應凍薪,按理更應再減薪一成才能減少民怨;亦有多名議員斥特首若體恤民情,應自願延長現時的減薪人工,與民共度時艱。

行政長官辦公室表示,2021至22年度特首薪金預算開支約508萬元,即平均月薪約為42.33萬元,較上年度減薪後的約39.06萬元增加約3.27萬元,加幅約8.37%。至於三司方面,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在新一個財政年度的薪酬預算開支則分別為約452萬元和約436萬元,即平均月薪分別增8.4%至約37.66萬元和8.22%至約36.33萬元,惟未有顯示律政司司長的薪酬預算,本報詢問律政司,但截稿前仍未獲回覆。至於13個政策局局長,預算開支則為407萬元,平均月薪增8.26%至為33.91萬元。

去年度圖逆市加薪 捱轟終跪低

按現時既定機制,自2018年起特首和所有政治委任官員的薪酬,均於每年7月1日跟隨丙類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平均變動作出調整。惟去年他們在疫情爆發、經濟蕭條的情況下,仍按機制加薪,被轟未能與市民共度時艱。

以特首去年度的薪酬預算為例,其原本每月約43.4萬元,及後被轟逆市加薪,最終於去年4月在輿論壓力下宣布減薪10%至每月薪金約39.06萬元,有關減薪幅度亦同時涵蓋其他司局長及特首辦主任。隨後於同年6月再宣布,她和所有政治委任官員在未來一年的薪酬不會按既定機制上調,有關安排至今年6月底結束。換言之,自今年7月起,他們的薪金在期限屆滿後,將會追回減幅。

學者:按機制又唔見佢有問責?

對於政府懶理本港經濟仍未走出低谷上調薪金一事,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炮轟,「既然識得按機制加,平時又唔見佢有按機制問責?」直斥政府抗疫不力、清零至今仍未做到,加上現時很多市民凍薪、減薪和失業,道理上應表現出同舟共濟,至少維持目前的減薪人工,甚或再度減薪10%,而不是逆市追回減幅,狠批「恨呢少少錢做咩,形象工程都唔識做」。

議員促延長減薪 與民共度時艱

至於議員田北辰亦指,特首作為政府的第一把手,應從與民共度時艱的角度出發,凍結現時的減薪薪金,令市民觀感上覺得處理較為人性化,更指「如果係我就會凍喇」。議員何君堯亦斥,這是一個姿態問題,面對市道不景,特首就算不減薪,都應該凍薪。而議員謝偉銓亦批評,在可見的一段長時間內,本港經濟仍相當艱難,特首的薪酬不應高於現時的約39萬元,以示共度時艱。

至於特首辦回覆查詢表示,2021至22年度特首薪酬預算略高於上年度的修訂預算,是由於特首自願減薪一成的安排至今年6月底結束,餘下9個月,即今年7月至明年3月的薪酬開支預算,按照剔除了減薪因素的水平來計算。當局又重申,問責團隊已於去年捐一個月薪酬和減薪12個月,以示與社會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