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改革 教師指備課更感壓力

【本報訊】高中通識科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容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主題為核心,並維持必修必考。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昨日表示,通識科改革未有將諮詢文件中提及的「法治」及「社會治理」等重點,放入「綜合國力的提升」主題裏,是考慮到課時有限,而相關題目或牽涉國策,故最終作出取捨。但有通識科教師認為改革後的通識科需較多備課,現時既沒教科書、又沒有考核指引,令教師深感壓力。

劉智鵬昨表示,若要學習國家政治,不只要講今天或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政治,而是要從歷史說起,否則或會斷章取義。他強調,改革後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不只壓縮課程內容及課時,亦改變了考評理念,相信可改變以往通識科被污名化的現象。對於教師的憂慮,他指「公社科」並非全新科目,教師亦不是不掌握有關知識,形容今次改變是由跑100公里,變成50公里。

沒教科書 需自行猜度詮釋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幹事羅潔玲反駁指,課程內容變化很大,是變成「50米(公里)障礙賽」,她舉例過往以議題探究為主,較多涉及生活議題,但課程改革後將涉及內地與香港的政制及憲制發展等議題,教師需時準備。

她指,教師並非只備一科或一級課程內容,但現在未有教科書,課程文本僅「輕輕幾行」,教師須自行猜度和詮釋,亦未有考核指引,教師壓力很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