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畢業失業 求仁得仁

暴疫夾擊之下,香港失業率升上7.2%的17年新高,青少年群組成為重災區,單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有逾萬人失業。很明顯,大學畢業即失業,除了與經濟低迷及資源錯配有關,也與政治因素尤其是反修例黑暴有關。有僱主早就明言不會聘請這幾年畢業的大學生,因為擔心他們比較偏激。僱主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近年大學校園烏煙瘴氣,亂象叢生,幾乎擺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部分學生不僅言行偏激,更以「暴大人」沾沾自喜,豈能不令人避而遠之?他們求仁得仁,又有何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青少年問題由來已久,錯綜複雜,既有經濟和民生原因,更有社會和政治原因。年輕人失業率一直偏高,上流階梯斷裂,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因此怨天尤人,憤世嫉俗。反對派正利用這種矛盾,以「違法達義」為藉口,唆擺年輕人充當政治炮灰。從反對國教到佔領中環、旺角暴亂、反修例黑暴,年輕人都是主力,爭取民主只是藉口,對現實不滿也只是表徵,政治邪毒上腦才是真正病因。

當然,港府不是不知道問題所在,也不是不想解決問題,只是無能為力而已。這些年當局不斷強調青年工作,立法會更曾討論「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機會」動議,不同陣營的議員爭得面紅耳熱,結果統統淪為空談。說到底,在社會泛政治化的情況下,港府施政舉步維艱,自身尚且難保,更遑論加強青年工作。都說少年智則國智,年輕人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如果棟樑有問題,這個社會也就沒有未來可言。香港年輕人普遍問題是坐井觀天,至今仍認為香港比內地先進,香港人比內地人高貴,因此抗拒內地所有一切。殊不知時移世易,內地固然已不是過去的內地,香港更已不是過去的香港。如果年輕人不改變傲慢心態,即使移民外國,也只能做廉價勞工,成為被鄙視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