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美國出擊

拜登上台,並沒有改變美國好戰的立場,一是還秉承美國國防和情報部門多年來的戰略,迷信美國的軍力足以制衡全球,差別只是先發制人與否。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教訓深刻,他們的軍事行動,不會是全面開戰,而是打全方位的混合戰,目的一樣,就是顛覆他國的政權。

二是拜登背後的金主和政治支持者,仍然是堅持美國的霸權,不惜用任何方法來維持霸權,和由此而來的種種得益。這方面,美國兩黨沒有分別,特朗普、拜登也只有手法不同,但性質相同。

當前美國策動的兩大行動,實際上早已謀劃多時,時機恰當,便由拜登推出。

在西邊的是烏克蘭內戰,美國資助,英國等北約的軍事訓練和戰場指揮,撕掉了歐盟安排的明斯克和談機制。烏軍全面進攻東部當巴斯的地區武裝,要驅趕俄羅斯勢力,把烏克蘭完全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這也是代理人戰爭,是美俄角力,類似敍利亞內戰,只是主客位置調換,美國在政權方面,俄羅斯則在地區反抗勢力那方。

敍利亞內戰是爭奪中東的主導權,烏克蘭內戰則是直接劍指俄羅斯本土,從整個俄羅斯西部邊界發起各種攻勢,直接壓迫俄羅斯,內外夾攻,一方面破壞俄國邊境的屏障,另一方面意圖引發俄國內爭,打擊普京政權。發動今次在烏克蘭境內的內戰,更帶有打擊俄歐的可能合作,脅迫歐盟夥同英美攻擊俄國勢力。勝者,可遂美國亡俄之心;敗者,則把歐盟架上與俄衝突,取消歐俄合作,也在歐俄之間助長長期的動亂,使歐盟難以平穩發展。

在東邊,緬甸局勢已朝內戰演變,反抗軍政府的示威者愈來愈組織化,也有準軍事的配置,引發軍方鎮壓,造成傷亡。全國民主聯盟部分成員更組織流亡政府對抗,這變成反軍政府的革命,與以往歷次示威反抗的性質不同,再無談判的餘地。如香港例子,緬甸的顏色革命靠外力發動,差別是中國強大,香港的顏色革命適可而止。緬甸形勢不同,窮國靠暴動不易推翻軍政府,要在緬甸製造長期不穩,一是策動民族地方武裝;二是全面封鎖制裁,迫使軍政府就範。而就算不成功,也可以把緬甸打回封關落後的地步,在東南亞製造出一枚死棋。於是,中緬經濟走廊難以發展,日本將緬甸視作最後開發的邊境(last frontier)也難以實現,日本的投資盡失,也連帶影響泰國和日本在泰國的投資,打消日本與中國在東盟合作的機會。美國的目的是同時劍指中國、日本,妨礙東盟以至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