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署研補鑊策略 隨時煞停出事疫苗

【本報訊】新冠疫苗安全堪憂,接種後副作用備受關注,引發「退針潮」進一步惡化,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透露,衞生署聯同醫療團隊會依據港大收集的監察數據建立疫苗接種策略,例如某一個年齡組別用某一款疫苗會副作用特別少的時候,衞生署制訂一個相應的策略,去減少此年齡組別的副作用風險;如發現某疫苗的風險太高或未如理想,則需考慮是否暫停接種某款疫苗,或以其他疫苗取代。

港大團隊早前宣布會進行新冠疫苗安全監察計劃,為期3年。團隊會就每款新冠疫苗邀請1,500人,自願參與接種後的跟進工作,為期28日,記錄他們每一個副作用。

專家:死亡個案與接種無關

有份統籌的黃志基昨在電台節目上表示,這些數據將會及時向外公布,市民可以依據數據決定是否接種疫苗。如發現某疫苗的風險太高,未如理想的話,港大會向專家小組反映需慎重考慮是否暫停接種涉事疫苗,或以其他疫苗取代。

對於近日有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引起社會不安,黃指表示理解,但強調大部分離世的市民都是一些長期病患者,並指專家小組已調查與接種疫苗沒有直接關係。

他又舉例,根據醫管局數據顯示,2019年平均每日就會有10人因心臟病離世,另有8人因中風而離世。而去年亦有7,000多宗因心肌梗塞入院,一萬多宗因急性缺血性中風入院。他續指,從現有世界各地科學數據及香港病人資料的角度來看,並未有證據指出死亡個案是由疫苗直接所致。他建議,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接種疫苗前要先上衞生署網頁及諮詢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