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民生問題

香港的民生問題主要有三處,一是住房,二是就業,三是醫療。三者都是最為基本。有瓦遮頭,生活便可安穩。有就業,即使工資不高,生活根本便有保證。有醫療,生老病死便解決了大部分,不會受醫療費用牽累。

任何社會都會有收入不均,社會與個人都會有天災人禍,不可能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靠單打獨鬥面對生活的各種不穩定因素來掙扎,社會、政府的作用是集中資源辦事,裨益大眾,也要救急扶危,作為國民的最後支援。只有這樣,才可建立國民的共同歸屬感,團結一致克服任何困難。

住房本來不是大問題,殖民地已經建立基礎,也有新加坡的良好示範。香港近年成為大問題,是官商勾結,為發展房地產,也為地產發展商與炒房輩的暴利,政府減少公屋的建設,抑制土地供應,更借一些經濟學家之口,把公屋出售,既減少公屋的供應,也增加市場炒房。房價高漲,表面上有房者皆得利,實際上地產和金融暴利,貧民受苦,中產者為房貸勞役一生,社會大多數人受損,更讓外力借青年置業的偽命題來製造社會爭端、政治矛盾。

其實解決方法不難,就是大建公屋。香港有地可建,只是官商勾結來抗拒。再加上租務管制,打擊炒房投機。這只不過是套用殖民地政府在中英談判之前的狠招,絕對有效,立竿見影。香港也有大量地區應作舊區重建,既可以減少城市隱患,也可以大事擴張市區,加建公私房屋。

就業也不是難事,過去10多年已經清楚證明,香港與內地融合,700萬人口的城市便可以驟增千萬以至上億人次的消費(商品與服務)。也不單止是實體消費,電商的潛力更大。

香港絕對有條件、有能力成為中國內地消費的供應樞紐,由此而產生的就業是覆蓋全民,而且還有增值升級之餘地。關鍵是政府提供場地、條件(尤其是電商服務的平台、標準與安全),與內地政府建立制度的互通,更方便香港與內地、香港與世界的相通。史上絲綢之路造就中外眾多繁榮大城市,香港得天獨厚,為甚麼卻步不前呢?

醫療也不是問題,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居世界前列,過往的困難是政府製造出來,為了照顧私營利益,削減醫療投入,抑制與人口老化、社會進步的同步增長。這純粹是官商勾結,傷害大眾福祉。新冠肺炎疫情反映香港公營醫療的能力,更凸顯制度與政策之不足。政府增加醫療投入,社會中、下層便可以大大減少負擔,由此產生出巨大的經濟、社會、政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