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子誘因太少 淡化消費者責任 環團憂膠樽回贈制成效低

【本報訊】本港2019年棄置約15.5億個飲品膠樽,即人均每年棄置逾200個,回收率僅0.5%。環境保護署正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進行公眾諮詢,首創「膠樽回贈制」,建議日後市民每交還一個膠樽,回贈一毫。有環保團體指出,外國行之有效例子均是按樽制,即消費者回樽時可退還按金,而非港府所建議回贈制,認為回贈制會將消費者應有的責任淡化,加上一毫回贈太少,擔心難以提高回收率,建議以按樽制取代,並提高回樽額至5毫以上。

德國按樽 回收率達97%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指出,全球多國普遍以按樽制回收膠樽,即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繳付按瓶費,回樽時退還,包括德國、丹麥及澳洲等 ,平均回收率七成以上。以德國為例,膠樽按樽費為2.2港元,回收率高達97%。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說,按樽制與回贈制意義大不同,前者有承擔污者自付的責任,即使提高按樽費用,只會增加回樽誘因;反而回贈感觀上像是生產商提供了優惠,實際上把消費者應有的責任淡化了,結果無法拉高回收成效。

環保署回應說,「按金」一般會要求以不同帳目分開處理,因而可能會為零售商帶來額外行政負擔。至於建議的回贈,會視作計劃營運開支的一部分,安排更簡單直接、更具行政效率。而一毫回贈是考慮一籃子因素後而訂,可具一定市場吸引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