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出更:俞俏:藝術融入社區 不同時代肩負使命

香港回歸前嘅10多年,無論經濟同文化都有輝煌嘅發展。香港藝術館現代及香港藝術館長俞俏憶起當時,佢啱啱開始攻讀藝術課程,但奈何創作場地短缺,於是佢同其他藝術家共同夾錢租一個街舖,一齊創作及面對困難,過程中發現藝術創作由此融入社區,令佢至今都好懷念嗰段時光。

香港藝術館由今日開始舉行一個名為「八、九十年代香港藝術新象」嘅展覽,同公眾分享香港藝術史嘅轉變,以及新形式藝術嘅興起。同3、40年前相比,今日本地藝術發展速度看似遲緩,但俞俏認為只不過係再次轉型,情況就好似20多年前嘅藝術風氣,由平面創作突破為混合創作,而現時嘅藝術潮流就可能要利用虛擬空間創作,而新創作係需要實驗時期,因此予人缺乏代表作嘅停滯印象,但唔排除過多一段時間可以發展出大師級傑作。俞俏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其使命,如尋求傳統框架內嘅創新,同埋回應時代嘅需要。

梁美萍喜見年輕人跳出框架

講起以藝術回應時代,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教授梁美萍,當年就有份將藝術融入咖啡廳,佢仲設計咗兩副假牙,放喺兩張座椅旁邊,寓意食客傾偈「打牙骹」。梁認為每一代人都有其面對嘅難題,現時嘅年輕人多數為獨生子女,供養父母嘅擔子較上一代重,難以無後顧之憂咁去從事藝術行業;加上租金高昂,缺乏創作空間。不過梁就話見到近年有年輕人跳出傳統展覽同埋畫廊嘅框架,改為集資開餐廳,繼而利用餐廳嘅空間定時擺設藝術品,未嘗唔係一種突破!

藝術經常予人高深嘅感覺,香港藝術館客席策展人方敏兒就認為,希望可以透過當代藝術,慢慢咁提升觀眾嘅美感同埋視野。佢又話愈嚟愈多藝術展覽都會畀觀眾有更多選擇同空間去欣賞各樣展品,亦會加入本地景物等港人熟悉嘅元素,用藝術嘅方式去演繹香港文化,令到公眾都可以享受藝術展覽。

卓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