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中共領導港抗日被留白

全國政協委員黃英豪向即將舉行的全國政協大會提出一個沒有前人提過的劃時代提案,促請中央政府牽頭,推動粵港兩地合作,在香港建立「華南抗戰紀念館」,爭取在2025年9月前建成並正式開放,迎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

毫無疑問,這一提案是港人政治生活和香港歷史軌迹的一件空前喜事。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淪陷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老一輩的人都會刻骨銘心。但留下的回憶印象,多是被屠殺、被凌辱、被搜刮、被流放的血淚斑斑的片段。人人都知道「六両四」代表甚麼?在三年零八個月中,香港人民曾如何抗戰、有過甚麼鬥爭、有甚麼戰績,鮮有文字記載,更沒有官方的宣傳或紀念。無他,只因英國殖民地的統治者港英政府戰敗投降,英官和英軍戰死或投降,僥倖生存下來的都被送入集中營,沒有甚麼可以傳揚。另一方面,英國政府為了維護殖民地宗主國的管治權威和合法性,也刻意不發表、不交代、不宣傳、不紀念中共領導在港的抗日鬥爭和港人支持及參與抗戰的英勇事迹,讓香港的歷史在這段留白。筆者最早知道中共領導港人抗日鬥爭的訊息,是中學時期在工人圖書館借閱的一本描寫港人抗日鬥爭的小說《蝦球傳》,對書中提到油麻地避風塘和官涌的地名,感覺很親切,才偶然發現原來香港人在中共領導的抗日鬥爭沒有缺位。但在上世紀60年代像《蝦球傳》的香港抗戰小說,真是鳳毛麟角。

黃英豪說得好,「中共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從廣東進入香港與香港市民在一起共同抗戰,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是,目前香港新一代嚴重缺乏歷史教育,更沒有具相當規模的官方抗戰紀念館。」所以,今天香港年輕的一代人出現反中拒共的「港獨」意識,不能全怪年輕人。「不知史,不知恥」,要怪責的是回歸20多年了,還不進行完整和系統的國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