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兩制矛盾

「一國兩制」說來簡單,但執行不易,經常被內外矛盾衝擊。

當年討論「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簡單地說:甚麽都不變,只是換國旗、國徽、國歌和港督,馬照跑,舞照跳。回歸初期,第一任特首中央是完全信賴,並由中央駐港機構把關,減低中央部門對特區的影響。2003年沙士加23條立法,50萬人遊行,嚇了中央一跳,原來在「一國兩制」下,港人仍是恐共。及後,中央亦因着支援香港的經濟政策而加強了與香港「接觸」。這是第一次亮起了警號。回歸以來,無專責部門負責研究以至執行應對相關問題。其後政改爭拗,中央要循序漸進,泛民則要盡快和有時間表推行特首普選。2014年中央公布「一國兩制白皮書」,表明中央對香港擁有「全面的管治權」。「佔中3子」的「佔中計劃」被學界取去了主導地位,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學界公開討論未來處理政改的方法和程序,但無果。這是第二次的警號。這反映出泛民錯判,認為中央會因應社會壓力、香港對中國重要和英美的支持而讓步。

另一方面,「循序漸進」這個訊息,由宣傳、解說到推廣游說港人接受都欠缺。相反,卻有更多港人走上街頭,公開的與特區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對抗。回歸以來,特區政府若不是低估了香港人恐共、拒共和發展至抗共的情緒,就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和面對。佔中79日終止,群眾散去,但埋怨、憤怒和抗拒之心卻更推進一步。事件之後,不見特區政府有何行動修補政策,卻常見高官言論挑動矛盾。反對派(泛民擴大了)又因應2016年立法會選舉,年輕人參與投票,議席增加,2019年區議會選舉更大勝。而特首林鄭一次又一次拒絕百萬人遊行的要求,強推《逃犯條例》修訂,造成民怨沸騰。反對派提出「攬炒十步」,中央政府則通過《港區國安法》以鎮壓,議員被DQ,參與者被捕,搞手逃離香港……香港一片政治低氣壓,無法修補。

在一個社會主義和使用大陸法的國家,跟一個屬下的地方要推行相矛盾的資本主義和普通法制度,有矛盾、分歧和誤會,而造成摩擦、爭拗、抗爭,甚至你死我活,是可以預見,但必須面對和解決。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成功,雙方必須有共識,有共同理想和互相包容,並願意把矛盾放在一邊,逐步處理。

現在樂觀的人說,只要香港能跟內地城市不同,就是一國兩制。悲觀的人說,香港已經走樣,香港與內地城市已被看齊,一國兩制已死。一國兩制尚有空間嗎?(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