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海權陸權

內地一些人喜歡說海權國家、陸權國家,放在「一帶一路」倡議的範疇來說,頗不合適,他們並不了解這些概念始源。

海權概念出自美國海軍官員馬漢(Mahan)於1890年出版的一本書,論述17、18世紀歷史裏海軍的作用,背後的政治目的是鼓吹美國發展海軍。當時美國正與英國在海軍方面競爭,也打敗了西班牙和墨西哥,大肆擴大領土,包括接收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和吞併夏威夷等,正在走帝國主義擴張之途。馬漢的論述不過是為這樣的擴張提供理論支持,以及宣傳的材料。

而陸權概念始自英國官員麥堅拿(Mackinder)在1904年發表的文章,強調歐亞大陸為全球中心,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區在前蘇聯(包括東歐與中亞)。他的主張是誰控制這個心臟地區,誰便控制歐亞大陸,也便可主宰世界,背後的政治論述和主張便是英國要從海洋霸權轉為大陸霸權,順應英印帝國的發展,也包括英國侵略中國的企圖,一方是從印度往西藏、緬甸,另一方是從香港及租界擴大在中國的控制。

但麥堅拿最優先的戰略是進攻俄羅斯,佔據歐亞大陸心臟地區,以完成英國的全球霸業。事實上,在「十月革命」時,英國為首的八國聯軍式入侵俄國,麥堅拿便是執掌俄羅斯南部佔領區的工作。陸權也者,不過是英國帝國主義侵略的辯說和宣傳吧!

海權與陸權說法,均是帝國主義擴張的理論,在今天,中國從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拔脫出來,若還用帝國主義的概念來解說「一帶一路」倡議,一是把國家戰略帶上歪路,令人擔心從反帝國主義變成被帝國主義陰謀同化;二是有違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初心,也與中國在經歷第一個百年奮鬥、達致小康社會之時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相乖背。

中國在過去百多年的恥辱中走過來,當然肯定軍力對保衞國家安全、人民財產的極端重要性。甲午戰爭中,中國以強國大國敗於弱國小國,關鍵不在武器,而在人心,執政者、軍隊上下和老百姓的人心,中國當然修武備,防止鴉片戰爭和甲午之戰重演,但目的是以戰止戰,不是像英、美、日帝國主義那樣以侵略別國、奴役別國來作為發展興旺的方法。歷史已經證明帝國主義必敗,卻是以億萬人的犧牲作為代價。

中國正在復興,更應戒驕戒躁,一是勝利沖昏頭腦,忘其所以,驕奢淫逸,忘卻初心;二是被人惡意吹捧,設下陷阱,引上歪路。在勝利前夕,也是內外挑戰壓力最大之時,中國要慎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