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人均休憩用地 一格廁所大細

疫情下多次實施禁堂食令,惟不少康文署轄下公園和休憩設施被圍封,有打工仔被迫在街邊、花槽邊、梯間進食,抵受日曬雨淋,反映本港可供安坐、休息的公共休憩空間匱乏。有研究發現,本港人均康樂休憩用地僅為2.7平方米,遠低於其他亞洲主要城市。有關注團體認為,政府從管理角度規劃休憩空間,使公園設施欠人性化。

思匯政策研究所2017年發表報告,發現本港人均康樂休憩用地僅為2.7平方米,相當於一格廁所大小。雖然高於規劃署《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人均2平方米的標準,卻遠低於其他亞洲主要城市,如東京的5.8平方米、首爾6.1平方米、新加坡7.4平方米等逾半。 更甚的是,有20個分區的人均休憩用地低於標準,旺角和灣仔更分別只有0.6和0.7平方米。

着重硬件 微型公園設計僵化

拓展公共空間公共關係經理黃嘉琪指,休憩空間對於提升個人生活質素、凝聚社區力量和平衡城市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她指政府一般從管理角度上規劃休憩空間,令不少「微型公園」的設計和形式趨向僵化,着重硬件配備。

她認為政府未來規劃休憩空間時,應該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到底社區需要甚麼樣的設施,由下而上、令市民能夠參與建構理想的社區模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