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環境衞生惡劣,令蚊患鼠患容易蔓延,時任港督發起「清潔香港運動」更推出「人見人憎」宣傳角色「垃圾蟲」。該角色至今依然家喻戶曉,一旦有人隨街亂拋垃圾,都會被稱為「垃圾蟲」。之但係,食物環境衞生署2016年推出嘅虛擬清潔香港大使「清潔龍阿德」,宣傳效果似乎唔及「垃圾蟲」,連議員謝偉銓喺立法會一個小組委員會上講講吓市容問題時,都不禁要質疑「阿德」嘅宣傳效果。
話說謝偉銓尋日喺改善環境衞生及市容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上,本來講緊店舖貨物阻街,部門執法成效不彰嘅問題,但佢就認為解決街道清潔問題最緊要由源頭及教育入手,所以突然就提起「垃圾蟲」。佢話以往市民對「垃圾蟲」印象好深刻,標誌咗有人破壞環境衞生嘅行為係唔好嘅,但相比之下「清潔龍阿德」嘅教育效果就唔夠強,希望署方再檢視其宣傳效果。
食環署副署長(環境衞生)黃淑嫻回應時就話,「垃圾蟲」係以負面形象教育公眾,而「清潔龍阿德」形象則比較正面,以市民角度提醒公眾做好清潔工作。佢仲死撐話「阿德」Facebook貼文嘅讚好數字都好可觀,但會吸取意見,睇吓未來點樣做得更好喎。
講到「阿德」Facebook最惹人熱議嘅貼文,當然係曾上載一幅性感少女「伊伊」嘅泳衣照,再以煽情嘅文字宣傳有關登革熱白紋伊蚊嘅資訊,至於咁樣嘅「阿德」係咪真係做到公眾衞生教育效果呢,相信公眾自有定論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