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 港出生率低於死亡率

暴疫夾擊導致出生率下降,更令本港出生人數自有紀錄以來首次低於死亡人數!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發表網誌,披露過去一年本港出生率及長者死亡率呈兩極發展,去年首11個月,新生嬰兒數目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17%,而去年的長者死亡率卻創新高,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4.4%,上述情況令死亡人口數字首次超越新生嬰兒數目,惟他反問人口增加對未來的食物、食水供應造成挑戰,是否仍要力爭提升本土生育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有學者表示本港生育率長期處於偏低水平,政府應提供更多措施紓緩問題,又指若單以大量移民填補人口,只會造成社會問題。

羅致光指出,去年首11個月新生人口下降,原因是前年下半年本港出現反修例風波,社會不穩定導致9個月後的生育數字大幅度減少。羅續稱,雖然去年是鼠年、雙春兼閏月,但去年首11個月的註冊結婚數字,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超過四成,加上去年的疫情及經濟情況,預計今年本港的生育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連續兩年下降 影響未來人力供應

本港可能出現連續兩年人口下降,出生人口且自2014年的61,290下降至2019年的約53,000,減少了13%,這個現象對未來人力供應有一定影響。羅預警,未來數年的幼兒及學前服務的需求會下降,2026年的小一入學,一年之間減少了近7,000人,以平均27人一班計算,都少了259班學生。2038年的大學收生會面對大挑戰,2042年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市場的數目會明顯下降。

學者:靠移民填補只造成社會問題

惟羅強調不少人誤解政府鼓勵生育,指特區政府並無鼓勵香港市民生育政策,重申「無意干預個別家庭生兒育女的決定」,並引大灣區人口數字指,估計未來10年該區人口會增加至9,000萬至一億;現時全球78億人口,亦料會於本世紀末增至109億。他反問人口增加對未來的食物、食水供應造成挑戰,個別國家或地區是否仍要力爭提升本土生育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佘雲楚表示,政府一直缺乏配套措施鼓勵生育,如房屋、產前及產後服務、育兒支援、彈性上班等都未有做好,令香港生育率一直偏低至約1.1,惟生育率需要有2.1才能保持人口數目,加上近年社會氛圍的不安定以及疫情下經濟不景,令情況更為惡化。他又指,若想單以移民人口解決問題,只能令「數字上好睇」,但隨之而來的是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如文化融合的摩擦。他補充,全世界生育率都逐步下降,移民只是將自身問題轉嫁他方,並非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