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忍一時不便

1月26日晚上7時,政府宣布至27日上午6時封區,地點是碧街9至27號和東安街3號,原因是被封區在1月11日至25日兩星期間錄得逾40宗個案,涉及3幢大廈。封區過程中,有居民因突然有大批政府人員到區內圍封,不知發生何事,感到混亂及驚慌;有長者說平日早上5時晨運,現在冇得行晨運喇;有洗衣店老闆說臨時知道封區,正在洗衣的機器都要關上,明早要再洗;亦有居民要在短時間內到檢測站排隊檢測,而距離都不足1.5米,因而不滿。更重要者,被封區內,記者發現垃圾堆積,鼠蹤處處,而不少喉管似乎因失修而不合規格。

筆者認為,封碧街和東安街,比起封佐敦小區,做法上已有進步。首先,今次是突擊封區,消息外傳機會小,基本上居民不會因事先知道而「逃離」被封區。迅雷不及掩耳,可能是最有效找到最多區內居民的方法。其次,政府今次使用抗原及核酸雙檢測方法,短時間內(30分鐘)可查出結果,令今次可以在10多小時內完成強檢,亦令居民可以在27日清晨返工。今次行動特別值得一讚的是,政府派出18名能操尼泊爾、烏爾都和印地語的工作人員到場,加上3種少數族裔語言製作的單張,以及設電話熱線。可是,在食物提供上仍有罐頭火腿豬肉,未有顧及區內回教徒(多半是少數族裔居民)。

今次行動,封區後居民基本上不能進出,晚上7時後欲返回被封區的,則需要出示住址證明,或由家人接送,方會放行,結果有330名居民進行檢測,一人確診。區內有93戶沒有開門,近三分之一住戶未能接觸。而對於進入區內的限制,是否准入不准出、入的須登記個人證明和地址,可令過程更順暢呢?

筆者支持政府進行上述行動以找出隱性確診者,而結果能找出確診者是有用的,更可證明該區的疫情實況,令區內外居民安心。但今次封區近三分之一人未能接觸,雖然有法例規定「在過去14日身處區內超過2小時,須強制檢測,否則犯法,可罰25,000元及監禁6個月」,但政府又可以如何去執行此法例呢?政府是否可公布執行方法,讓市民知道逃避沒有意義,而為了大眾健康,亦毋須逃避。

疫情已燃燒到舊區,大廈設施殘舊區和劏房區。這類社區在港九各地不少,平日政府和市民都得過且過,經此一役,之後必須認真面對和對付。對於封區強檢而帶來不便,也請居民體諒,為了自己、鄰居、社區以及全港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忍一時之不便,大家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