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香港上層建築要改造

香港整個上層建築領域都是英夷打造建構的。97回歸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留了這套「領域」,是為了「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根據唯物史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且會對經濟基礎有「能動性的反作用」。當年北京正是據此設計「一國兩制」,據此保留了港英時代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

然而,97回歸後,香港的問題比設計「一國兩制」時能夠想到的複雜得多。被保留的香港的上層建築,並沒有適應和正面保護香港的經濟基礎,也即生產關係沒有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是「向上」挑戰「一國」,叫板「中央」,以求「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受中央和一國「干預」,把香港推入到和內地徹底隔絕的境地,走向「去中國化」,走向「港獨」。

回歸逾23年,香港上層建築領域在人為操作之下,對此沒少動作。如此這般,香港上層建築領域「上」損「一國兩制」,「下」毀香港經濟基礎。

與此同時,根據國家大勢、國際大勢、區域大勢和香港自身的經濟出路需要,不管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生活方式如何,都面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才有希望、才有前景、才不會被時代拋棄和淘汰的巨大壓力,這對香港的上層建築領域必須適應今後香港的經濟基礎實施改革改造,也是不可拖延和迴避的壓力。

港英時代的上層建築為甚麼會有害於「一國兩制」的「一國」?北京已在「一國兩制」的設計下極為寬和的保留它們,對「50年不變」說到做到,甚至相當一段時間當「甩手掌櫃」,為甚麼它們還是要視而不見、不依不饒,就是要「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斷挑釁中央、挑戰一國呢?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力量,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是天生就要把社會主義當成必須打倒的對手。中國社會主義想不接招都不行,容忍退讓更不行,只能針鋒相對、鬥爭取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