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落實興建公屋 不能推諉無地

行政長官20-21年度施政報告在改善民生方面,最突出的是多管齊下解決房屋供應問題,尤其是在報告中公布一個突破性好消息:已找到可建31萬6千公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足供10年公營房屋興建計劃。林鄭特首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會親自督導覓地及建屋工作。

為何說是突破性好消息呢?作為房屋事務委員會前主席的筆者有切身覓地難的感受。在上屆政府已完全改變了曾蔭權政府時期在房屋政策上傾斜地產商的態度。在筆者提出重設長遠房屋發展策略的動議辯論通過後,當時的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欣然接受,並同意在政府內部和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轄下,分別成立研究長遠房屋發展課題的專責小組。經過約一年多討論後,通過和制訂政府提出公私營房屋長遠發展的10年目標計劃,並決定每年都定期跟進檢討。可是「長策」建屋目標卻年年受到土地供應不足的掣肘。每當立法會把此問題交予房屋委員會的專責土地供應的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時,官員回應千篇一律是「已盡全力」、「找不到土地」、「沒有任何辦法」,令各政黨議員都非常不滿和失望。

居住困難 民怨沸騰

另一方面,輪候公屋的申請數字卻逐年上升,輪候時間不斷加長,由上屆政府時期逼近4年到本屆政府的任期內逼近6年,申請宗數已超過26萬宗。居住困難已成不斷加大的民怨,也動搖市民對政府的信任。

中國40年的開放改革計劃定下在今年實現消滅貧困人口、建成小康社會,去年底便交出7億貧困地區人口脫貧的成績表,為地球脫貧貢獻了70%的貢獻,實現全中國人民共同富裕、建成全國小康的偉大目標。可是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在回歸逾23年仍未解決低下階層市民居者有其屋的貧窮現象,不是很丟中國人的臉,很丟國家的架嗎?最近網上有一輯介紹一名曾參加黑暴的大學生的自我反省自白短片,講述因一時衝動參加暴亂行動的原因。不因「收錢」,也不是受人唆擺參加甚麼組織發起的行動,而是在大學課堂裏見到一位18歲的同學填表申請公屋,刺激起對政府施政的不滿情緒,毅然走上街頭。這一短片不是探討反政府暴亂的成因,也沒提供參加暴亂原因具體的統計數字,但卻從一個失足者的角度揭開市民對生活痛苦的不滿、無助及失望。一位未畢業的大學生剛滿合法年齡便第一時間申請公屋,是何等悲哀?試問香港貧富差距懸殊情況和居住困難已達到甚麼程度?

過去10多年對公營房屋供應的瓶頸,即土地供應不足的老大難問題,終於在這份施政報告中帶來解決的喜訊,而且不是解決一年土地的喜訊,而是解決10年有地建公屋的喜訊。今後10年政府官員再不能賴沒地建公屋了,今後是興建落實的問題了。報告還交代了已經輪候3年和合資格上樓而未獲編配申請者的過渡期津助辦法,以及提供過渡性房屋的臨時紓困措施,無疑都是值得歡迎的舉措。此外報告還提出多項拓展土地的長遠計劃,解決香港公私營房屋、住宅和非住宅樓宇土地供應,就此施政報告值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