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打響種子戰爭 爭奪農業晶片

新年伊始,新任中央農辦主任兼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視察「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該庫將在今年之內建成使用,設計保存容量150萬份,位居世界第一。同時,還將推進「畜禽和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建設。這兩大種庫用於滿足作物育種、基礎研究、產業化應用等需求。

無農不穩 無糧則亂

唐仁健在視察時強調,把解決種子問題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要害來抓,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此前,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列為8大重點任務的第5項,要求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種子問題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有深刻的背景。「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而種子安全又是糧食與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中國人要確保端牢自己的飯碗,離不開種業現代化。尤其是中國耕地利用已經高度飽和,要開掘糧食增產潛力,更多倚賴種子發力。種子研發需要統籌考慮產量、防病蟲害、抗災等多方面因素,而目前中國種子科技能力距離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差距。

在中美交惡的大環境之下,種子與晶片一樣,自主創新緊迫性更為凸顯。種子被稱為農業的「晶片」,種子戰爭也因此成為繼晶片戰爭之後,中國在開展科技創新和國家安全方面的又一場大戰。

全球種業市場集中在美國、荷蘭、法國、以色列、日本、南韓等發達國家,而以美國獨大,特別是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作物種子領域擁有絕對優勢。歐洲、以色列、日本、南韓則參與瓜分了全球蔬菜種子市場。中國高端蔬菜種子半壁江山被外資控制,對外依賴度極高,這無異於令中國人的「米袋子」、「菜籃子」掌握在外國人之手。不僅無法掌握價格主動權和市場話語權,甚至會像晶片「斷晶」一樣,面臨「斷種」風險,加劇「卡脖子」困局。

實際上,早在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首次提出「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而後國務院還專門出台相應實施方案。農業部組建專門的種子管理局,全權負責種子研發及安全監管工作。但種子科研與生產、市場脫節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國外是大公司辦研究所,而中國則是研究所辦小公司,研發能力嚴重不足。2018年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同年4月,最高領導考察該基地,要求下決心把種業搞上去,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當年的機構改革中,農業部成立種業管理司,除了農作物種子,還統管畜禽種源。

此次中央將種子安全上升到經濟工作的最高層面,既是着眼於應對當下科技戰風險,亦是立足長遠戰略安全,並且提升農業實力,未來在國際上搶佔市場份額,提升話語權。相關的反壟斷以及對外兼併動作,可能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