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民族委會換將 前後相反原因

主管內地少數民族工作的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日前換將。中紀委副書記陳小江出任民委黨組書記,接替了蒙古族的官員巴特爾,後者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於「退居二線」。輿論普遍認為,此舉與今年發生在內蒙古的強制推廣漢語統編教材引發反彈一事有關聯。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王正偉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委主任。2016年,寧夏爆出民族宗教工作軟弱無力的問題,引發中央高層震怒,批評寧夏泛伊斯蘭化、泛阿拉伯化、泛沙特化、泛清真化問題嚴重。出現諸如清真礦泉水、清真紙巾、清真廁所、清真收銀台、清真公交車等等,形成「清真產業」,甚至波及內蒙、甘肅等省。還有人提出阿拉伯語是回族母語。

作為寧夏前主席同時又是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背負雙重責任,被免去統戰部副部長、民委主任、中央新疆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等職,只留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寧夏黨委書記李建華、政府主席劉慧被雙雙解職,前者調任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後者調任國家民委副主任,均是投閒置散。

隨後,中央調內蒙古政府主席巴特爾繼任國家民委主任,2018年換屆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江蘇省長石泰峰繼任寧夏黨委書記,對於「泛化」問題展開大刀闊斧的整頓。禁止阿拉伯化、沙特化的建築,禁止中小學開展阿拉伯語課程,清理各類清真標識泛化和阿拉伯風格地名,並將這些工作上升到維護國家安全高度。當地取自阿拉伯語典故的「艾依河」,也依據西漢屯墾歷史更名「典農河」。

寧左勿右 寧緊勿鬆

而今年內蒙古出現的強行推廣統編教材問題,處於輿論漩渦的恰是當年受命收拾寧夏殘局的巴特爾和石泰峰。石泰峰2019年調任內蒙古書記。或許是吸取當年寧夏工作偏軟偏鬆的教訓,內蒙古則走到另一極端,強硬收緊,到頭來引發的後果卻更甚於寧夏。內蒙古向來被視作「模範自治區」,與在西藏、新疆、寧夏等相比,經濟和社會形勢都好得多。今年的教材事件,顏面掃地,作為民族事務主管,自然難逃問責。巴特爾步王正偉後塵,屆中解職,黯然以去。

兩人的仕途命運相似,原因卻截然相反。正可謂:鬆也不是,緊也不是。要真正把握好尺度、做到鬆緊有度,又談何容易。有官員慨嘆「官不聊生」,雖有誇張成分,卻並非完全空穴來風。12月14日,全國政協召開宗教界座談會,原定出席的巴特爾缺席,只有另一位政協副主席、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的馬飆與會。5大自治區中,一直平安的就只剩下廣西。

按照內地官場多年來的慣性文化,處理問題向來是寧左勿右、寧緊勿鬆、寧強勿弱的。工作強硬,即使出了問題,也多歸結於方法、手段的問題;工作軟弱,則往往被歸結為思想、認識、政治問題,罪名大得多。所以,官員寧願選擇粗暴一刀切的辦法。這當中就有成本收益計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