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公帑破壞治安 養毒瘤不如起樓

昨日本報頭版報道葵涌天台貨櫃屋事件,問題核心源於房屋供應短缺,基層排隊等上樓,但政府起公屋進度緩慢,造成輪候公屋時間愈來愈長,致令僭建天台屋亦有人爭相租用,否則難道舉家瞓街?政府經常喊窮,警告未來財赤連年,然而香港家底本來特厚,過往豐盛經濟成果到底去了哪兒?原來統統都給政府倒錢落海,更可惡是受惠的並非香港市民,而是破壞香港治安的假難民。

濫用司法程序博取留港

今年首9個月被捕的非華裔人士有2,225人,較去年增加,其中持行街紙被捕的人士共有641人,增幅近三成,涉及觸犯刑事罪行包括店舖盜竊、爆竊、傷人以及毆打等等。持行街紙的主要是南亞及非洲來客,他們入境後便呈交酷刑聲請尋求庇護,希望以難民身份留港,但過往審查發現超過九成九都是假難民,不少是為非作歹之徒來到香港搵快錢,無惡不作,形成犯罪網絡,淪為黑幫的工具,也侵害市民的安全,成為治安大毒瘤。

這些假難民聲請被拒後,仍然會提出司法覆核及用盡上訴機會,使用法援資源來換取留港機會,通常可以拖延三數年時間,現時滯港逾萬人。現有制度難以短時間清理大量上訴,目前仍有8,000多宗司法覆核案件,預計未來本港會持續受影響一段長時間。

假難民明顯濫用司法程序,但政府視而不見,亦沒有解決方案,甘於被對方玩弄而又撥出資源配合,7年耗用60億元公帑處理假難民問題,包括審核及處理聲請上訴,公帑法律支援,以及人道援助費用。各界均指出,這些資源如果轉去援助貧苦大眾,有像及時雨救火作用。

60億元對於一般市民來說,可能未必知道實際數目有多大,但若以實物來計算,便可知道其實是一筆可觀的數目。每個公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大約70萬元,據悉將會突破100萬元大關,換句話說,若以港府近年撥出60億元處理假難民問題,這筆錢可以興建6,000個公屋單位,若每個單位可住4人,即是說有24,000人可以解決房屋需要。現時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6年,輪候冊上有26萬宗申請,相信排隊上樓的人數以百萬計。可憐長者一人申請平均須等3.3年,隨時等上樓等到死。若能夠幫到一個家庭上樓,安居樂業,已是功德無量,60億元其實絕對可以用得更有意義,更有建設性。

暴疫夾擊,經濟不景,商舖生意大減,減少聘用黑工,山窮水盡,只會令更多假難民鋌而走險,從數字看,所增長罪案類別大多數是涉及行劫及盜竊,不少大型街頭搶劫巨款及械劫珠寶金行都發現有南亞假難民牽涉在內。他們拳打腳踢,扑頭傷人,甚至會持斧頭搶劫。政府抗疫不力,救市無方,經濟繼續下滑,罪案率恐怕會急升,而且執法亦有極大障礙,假難民在港無親無故無身份無地址,再加上人人戴口罩,犯了事如何緝拿?破案困難之處可想而知。

回歸後未拆殖民地炸彈

難民形成社會計時炸彈,正正是歐洲近10年的慘痛教訓。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以百萬計難民從中東、非洲和南亞等地區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恐怖主義及恐怖分子滲入搞破壞,不法之徒亦乘機姦淫擄掠,治安問題惡化,單單一個法國,10年前後巴黎街頭治安的分別,足以令遊客卻步。而難民造成的公共開支增加,亦轉嫁到市民身上。

英國盡全力想脫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與難民問題割席。但英國人在回歸前卻為香港簽署了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特區首位行政長官董建華不但沒有撥亂反正,反而照單全收,令到香港變成難民收容港,繼後幾位特首都是因循怠惰,任由假難民問題生根發酵,幾乎到了不可收拾地步。

政府養虎遺患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絕對需要大動作割除這毒瘤,不能再拖延處理。首先是聲請司法程序要簡化,甚至應該設立專門法庭審理,以加快篩查及遣返。同時亦應該設置禁閉營,讓不法之徒與社區隔絕,免得擾民破壞治安。長遠亦需要向中央表達退出酷刑公約的要求,希望盡快實行,否則滯港聲請者人數只會愈積愈多。

辦法總比困難多,以上全是解決假難民問題的正確方案,本報及各界近年來不斷提出,而事實證明問題不斷惡化,可惜特區主事者,不聽東方言,吃虧在眼前。未來幾年財赤嚴重,政府要緊縮開支,量入為出,優先照顧應該是有需要的市民,豈有一個政府會養外來毒瘤來危害自己地方?如果政府未能拆除假難民炸彈,引爆了便大禍臨頭,香港人恐怕要淪為真難民,投奔他方,給假難民鵲巢鳩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