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位副外長最近說,國家領導人講過3句話,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捱餓,失語就要捱罵。前兩句好理解,中國人民深有體驗。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日益強大和富裕,不會輕易捱打和捱餓了。現在要面對的是,「失語就要捱罵」。首先我們要問,甚麼是「失語」?無話可說?有話不能說?有理不敢說?有話可說而說不好?說了等於沒說?又或者掉進了別人的「語言陷阱」,被人牽着鼻子走?說甚麼都是錯,失卻了自信,怕被別人抓住把柄?這些狀況大概都有。然不管怎樣,一旦失語,就只有捱罵的份兒。
罵人者會滔滔不絕,真的以為道理全在他一邊,可以任意胡說,謠諑誣謗,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在打輿論戰方面、在意識形態方面佔盡上風。久而久之,失語者不但要捱罵,可能還會捱打。因一般而言,罵不還口的結果往往會激發起罵人者以為你軟弱可欺,然後試試你會不會打不還手也。
可見,失語就要捱罵,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在「落後就要捱打」之下。因此,國家領導人把這個問題十分嚴肅的提了出來。那麼,為甚麼這些年我們會有「失語」現象?根源何在?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反問,中國共產黨過去在鬧革命、打天下,為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有過「失語」嗎?沒有!不但沒有,而且大把道理能講,而且講得有聲有色,深入人心,對手被駁得啞口無言,被批得體無完膚,在思想理論、意識形態、輿論戰線所向披靡,贏得了足以改造社會的民意民心。
然而,在改革開放中,「兩手硬」出現偏差,「三信危機」導致初心迷失,老美及西方的意識形態以各種巧妙的包裝——學術包裝、理論包裝、科學包裝、文化包裝等等湧入中國。他們的打擊對象,一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二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因而俘虜了不少知識分子和黨內人士,讓他們在西方美帝面前自慚形穢;腦袋被洗,不是鸚鵡學舌,就是根本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