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牙痛慘過大病,如果是膝關節痛呢?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退化關節炎的病人也愈來愈多。在病情相對輕微時,控制體重、消炎止痛藥、注射透明質酸、物理治療、下肢肌肉鍛煉都可紓緩病情。當退化性關節炎日益惡化,出現關節變形,以上治療不能長期有效改善情況,病人的活動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簡單如屈膝穿鞋、行一個街口、上落斜路或樓梯,病人都可能叫苦。
有本地大學研究顯示,在等待關節置換手術時候,因需要長時間服用消炎止痛藥,會增加胃潰瘍和心血管毛病,膝關節痛衍生的問題不容忽視。香港的關節置換手術自1970年代開始,現時這手術已非常成熟。術前病人需進行身體相關檢查,手術時,醫生會利用儀器幫助,準確地將磨蝕的軟骨表面切走,再用合金的人工關節蓋上骨的表面,手術一般需時一個半小時。手術後,大部分人可當天或第二天在治療師指導下行走。一般住院大概3至5天,大部分病人出院時都可用扶助工具,如四腳架、拐杖等自行活動。
手術後傷口一般需兩星期愈合,病人必須遵從醫護吩咐定時清洗傷口。另外,在家中亦要遵從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指示,自行鍛煉。大多數情況下,病人都能夠在3至6個月後活動自如。大家或許會奇怪,從前關節置換手術都需要住院超過一至兩星期,為甚麼現時的手術能如此快速康復呢?這有賴於過去10年間醫護團隊不停進步、術後鎮痛的改善和康復治療的規範。
雖然這個手術已經非常成熟,病人亦要了解手術背後的風險,包括麻醉風險、傷口感染、手術中不慎出現跟腱、血管或神經線損傷、骨折、深層靜脈栓塞和肺栓塞。人工關節出現鬆動和磨損的比率現時已非常低,歐美國家登記顯示,少於5%的病人在10年後需要翻修手術。20年後,翻修的手術亦少於10%。
醫管局資料顯示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已進行超過3,000宗手術。惟正輪候手術宗數超過29,000宗。因為資源局限,人口持續老化,政府沒有相關資助病人往私家醫生診治,留在醫管局醫院輪候的病人每年持續上升。現時輪候的手術時間為兩年或以上不等。有見及此,嘉諾撒醫院和老有所醫慈善基金一起合作,希望能為弱勢社群作出貢獻。如病人已在政府醫院輪候並正接受綜援,身體情況適合接受關節置換手術,義務醫療團隊會免費幫助病人進行手術和術後復康。手術前和手術後的醫療費用全免,適合人士可以聯絡老有所醫,EHK.HK。
雖然我們的計劃不可能把全香港的問題解決,但希望透過大家一點一點的努力,幫助一小撮資源最缺乏和有需要的人士,亦希望政府明白長者長期輪候的痛苦,在資源上靈活調動,在未來能夠縮短輪候時間,免長者受關節之痛。
骨科專科醫生吳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