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武中有文 方為上乘

上個世紀80年代,北京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提出用「一國兩制」「和統台灣」,石破天驚,對台造成衝擊。

但誰都知道,兩岸和統前景十分渺茫,「現實基礎」幾乎不存在。北京當時信心滿滿,是因共產黨和國民黨曾經有過兩次合作,解決國家民族面臨的問題。一次是「北伐」,結束軍閥割據,實現國家統一。一次是全民抗戰,趕走日本侵略者,拯救中華民族。

國共雖然在許多方面分歧嚴重,爭鬥激烈,但在國家統一、民族大義上有堅實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在國族危難之際方起作用,實現合作。對此,國共兩黨和中國人民都印象深刻。同時,大家也知道,這種合作是有條件的,有猜疑、有摩擦、有鬥爭的,當合作目標失去後,國共之爭立刻你死我活。

現在的問題是,上個世紀80年代,北京提出和平統一,提出第3次合作,在國民黨看來並不存在像上兩次合作的必要性,國民黨反應冷淡是必然的。何況,國民黨「退守」台灣後,已完全依靠美國,偏安一隅的「中華民國」才能有「國際外交」、才能有「國家」的存在感。既然有了這種感覺,國民黨對中共提出的「國家統一」自不感興趣,自會抗拒。

不過,國民黨的「中華民國」畢竟源自中國現代史,對「國家統一」也不能完全不理。但「王師北定」是不可能了,而北京既在「統一」問題上講「和平」,說「文」的,國民黨不妨也就以「和」、以「文」對之,搬出了吹之已久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即「中國」是要堅持的,「統一」還要追求的。

現在,這些都成了陳年舊事,「和統」方針在海峽兩岸眼裏都是極為渺茫。台灣方面不想「統」,也就罷了,卻一個勁兒的朝「獨」的方向切香腸。北京方面對「國土被分裂」、「統一遙遙無期」的危機感日益加重,「武統」考慮提上日程,只是北京還想行「武統」上乘之法,要武中有「文」,以武逼「和」。當然,這要看台灣是否「配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