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威院手足童樂 助肢體障礙童尋自信

每名孩子皆是父母的結晶,但若胚胎在母體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胎兒便有機會出現先天性手部畸形,例如多指、併指、巨指、甚至失去一部分前臂等。雖有部分患者能透過矯正手術回復正常,但不少患者的生活終生受影響。有醫生在2003年起讓有上肢或下肢障礙的兒童和青少年參與口琴、繪畫或羽毛球班,以增強自信及改善身體的肌肉協調。至今已有1,000名病童參與口琴訓練,技術不遜一般兒童。

威爾斯親王醫院手外科及顯微外科部主管何百昌表示,全港的新出生嬰兒中,約1,000人便會有一人患有「多指症」,即手指或腳趾較正常數目多。多年來治療先天性手部畸性的病童,傳統治療方法多是手術,或使用較為傳統的方法,例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等。何坦言,在常規的醫療系統中患者雖可得到支持,但「佢哋(病童)有時要求都唔係咁簡單,而是希望可以同其他小朋友差唔多」。

讓病童學習口琴繪畫班

何在2003年開始,組織在威院教導患有先天性手部畸形的病童學習口琴,並在2016年組織「手足童樂」計劃,讓有上肢或下肢障礙的兒童和青少年參與口琴、繪畫或羽毛球班。何憶述指,十多年前有一名女病童於計劃下開始學習口琴,並產生了濃厚興趣,甚至可以參與口琴協會下的常規兒童口琴課程。惟學習約3年後,她發現由於自己的前臂天生彎曲無法轉動手掌,令口琴技術發展受限。

何因而大膽提議,把她前臂折斷、再扭至特定角度連接,除可幫助該患者提升口琴的技巧外,亦有機會提升其生活能力。經過手術後,該名患者繼續學習口琴,更參與了亞太口琴節,至今仍在擔任「手足童樂」的義工。何今年受邀參與香港藝術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主辦的「無限亮」計劃,以講者身份參與「音樂無界限:透過音樂讓不同能力的年輕人與社會共融」的圓桌討論,繼續探討以音樂改善有障礙青少年的生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