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微縮歷史建築 放眼文化保育

【本報訊】一級歷史建築雷生春是本港著名的活化文物例子,有理工大學學生以微縮模型呈現雷生春的風貌,在有限的製作比例下,仍可把活化前的內、外結構細緻地呈現。希望透過作品,讓大眾認識雷生春的歷史和文物保育的重要性。

就讀理大土地測量系學生勞穎欣,參與香港測量師學會舉辦的「賞.惜.舊築迹」創作比賽,以雷生春為參賽題目,在微縮模型組奪冠。勞的作品名為妙手回「春」,以1比200的比例呈現雷生春。作品以米色製作建築物的原始結構部分,例如:柱身、橫樑、石板和古典欄杆;亦以灰色製作活化後建築物的新結構,例如:鋼樓梯、滑門、玻璃欄以及延伸的外牆。

勞選用雷生春作為參賽題目,因為雷生春具歷史價值,是一級歷史建築,有89年歷史,是少數二戰前現存的轉角唐樓。而且,其活化工程具代表性,經活化後,可以保留原有的建築特色之餘,又可以保留雷生春提供中醫服務的特色,為病人治療。

測量師診斷結構 活化舊樓

當被問到為何以妙手回「春」為作品名字,勞指妙手回「春」寓意雷生春的藥物可以令病人快速治愈,她又認為測量師好像一個樓宇醫生,為一幢樓宇診斷出殘舊和破損的地方,進行加建以及改善,從而為樓宇活化,令到古舊的建築可以得到新的生命。

至於亞、季軍得主,分別以藍屋和東華義莊作為參賽題目。

香港測量師學會「賞.惜.舊築迹」籌委會主席張文滔表示,儘管今年疫情反覆,但並沒有影響參賽意欲。張更形容微縮模型組的作品是「超水準」,細緻度極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