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騙案新橋段

電話騙案事件擾攘多年,至今還未能成功遏止,相信與騙案的國際性的本質與分布有關。早前已見傳媒報道,犯罪者打電話的地點可以是在歐洲,也可以在亞洲或非洲,以現今的電話通訊網絡之先進,費用之廉宜,可以是從地球上任何角落打出,不受地域限制。打電話行騙者可以是從內地招聘,也可以聘自台灣,重要是語言相通,大家可以有共同語言溝通。我不知道中文世界之外,有沒有操其他語言的騙徒,既然騙案金額動輒過萬元,也有幾十萬、幾百萬元的,本小利大,相信沒道理被使用其他語言的騙徒忽略,是香港傳媒沒有報道,還是他們沒有在香港活動,所以不報?

雖然警方不斷叫市民提高警覺,但騙案未見收斂,反而行騙手法與時並進。初時騙徒用的來電藉口是郵局或速遞公司有包裹交付,以及內地存款銀行被發現有不正常交易,通常被指涉嫌洗黑錢之類,要交警方處理。這些舊橋段今天仍有繼續使用,證明依然有效,我近期還收過聲稱某速遞公司的來電,提醒我去提取包裹,以及香港入境處的來電,說我有人事登記紀錄不清。最新的橋段則是醫療機構來電,是有關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可見騙徒的藉口確實能夠追上時代。

要分辨陌生來電是否電話騙案其實不太困難,他們早期是使用其他國家的電話號碼,因為來電顯示可以看到有關國家的地區字頭,凡是陌生號碼來電可以一律拒絕接聽。萬一不慎接聽了電話,還可以從來電的說話內容分辨,因為他們用上新科技,電腦自動撥打出去,要求接聽者按掣,如廣東話按1字、普通話按2字之類。讓人奇怪的是,無論香港郵政也好,入境處也好,都沒有說英語的按掣,這當然有違香港政府部門的常規,因為香港政府部門仍然帶着港英時代遺風,可能不設普通話,不可能缺英語接收頻道,所以我們熟悉的人,一聽便知假冒。至於發展到派人上門展示內地公安拘捕令,親自陪同受害人去銀行提款過數,倒是近月來才見報道的新招數。可惜根據警方消息,這些上門人士懷疑也是被操縱的受害人,恐怕幕後首腦並不在港,不易拘捕歸案。

曾在本地電視看到警方提醒市民提防電話騙案的宣傳片,不能說他們未盡責任,但針對電話騙案的類型,是否可以多拍幾個版本,以令受眾印象加深?另外,電話騙案犯罪者被捕後情況,審訊內容,判刑如何,是否也應廣泛宣傳,讓市民加深認識?電話騙案是跨區域犯罪,追查拘捕審訊判刑也有賴區域合作才能有效控制,所以本港以外的拘捕判刑也應加入作宣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