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裁員難止血 交出航權引競爭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曾經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國泰航空終於逃不過盛極而衰的命運,在暴疫夾擊、管理不善、航空業冰封的多重困境下,終於走入窮途末路,昨日宣布本港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本港五千多名員工被裁,旗下國泰港龍即時停運。淪落至此,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歸根究柢是內因起作用。國泰不徹底改革爛透的管理文化,反而欲讓國泰港龍的全部航線「自動過戶」給國泰及香港快運,不僅有欠公允,繼續壟斷航權亦對本港航空業有害無益。

暴疫夾擊 病入膏肓

昨晨還未開市,國泰即為低迷的市道再投下一顆震撼彈,公布約廿二億元重組方案,削減約八千五百個職位,約佔全部職位兩成四,包括裁減約五千三百名駐港員工,國泰港龍則裁減全部二千五百名員工,集團約七百名後勤職員也會裁減。另外,約六百名非駐港員工亦受影響,但須視乎當地監管規定而定;餘下二千六百個職位,涉及集團近月凍結招聘及關閉海外基地等措施已懸空的職位。至於留下的員工必須接受更改服務條件,削減薪金及福利。國泰高層擺出痛心疾首狀,形容裁員是艱難決定,未來會聚焦發展國泰及香港快運云云。

事實上,這場裁員風暴醞釀已久,人們早有心理準備。早前國泰及國泰港龍宣布不申請第二期保就業工資補貼援助,已知是為裁員鋪路,腥風血雨無可避免。問題是,國泰早前才獲港府充當「白武士」注資二百七十三億元打救,且獲批七億元第一期保就業工資補貼,成為獲批補貼最多的企業。外界期望國泰拿取巨額公帑後負起最起碼的社會責任,減少或推遲裁員,奈何事與願違,國泰早已病入膏肓,一時的注資和補貼根本不足以令其起死回生。

國泰現時每月現金淨流出達十五至二十億元之巨,載客量卻暴減逾九成,僅餘正常時期的零頭,今年上半年更錄得破紀錄的近百億元虧損;首三季貨運量的跌幅雖然較小,但與去年同期比較亦大減近三成四,即使重組後明年每月可減少約五億元現金支出,但以目前流動資金只有七十多億元計算,加上港府注資及供股所得合共三百九十億元,保守估計最多只能維持兩年營運,別說財爺陳茂波為當日注資所謂的「有合理投資回報」淪為笑話,國泰能否按時還債也成疑問,更不必說航空業仍然受疫情困擾,只要客運量無法回到疫前,國泰面對的也是死路一條。

誠然,全球所有航空公司都正在經歷航空史上最艱難的經營時期,裁員不止國泰一家,從這個角度看,裁員或許非戰之罪;但一家航空公司不務正業,任由政治歪風入侵,甚至放任員工危害國家安全,放諸全球,卻是只此一家。君不見,去年爆發的反修例黑暴,國泰員工是反中亂港最力的一員,國泰管理層縱容空服員及機師霸佔機場,毆打旅客,有機師涉暴動罪被捕後居然不用停職,更有地勤人員惡意外洩警員乘客資料,堪稱令人側目,臭不可聞。要不是國家民航局忍無可忍,向國泰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管理層不得不改弦更張,國泰可能直到今天仍在作反。當國泰員工叫囂罷工「和你飛」,現在求仁得仁「無得飛」,難道不是「成功攬炒」的結果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泰有「因航」惡名豈是無因,除了政治邪毒入侵,這些年,國泰店大欺客,劣迹斑斑,管理本身大有問題。航班延誤當食生菜,機件故障有如家常便飯,超賣累乘客無法登機視作等閒,外洩九百多萬乘客私隱更是毫無悔意,服務質素衰過廉航,乘客為何還要貼錢買難受?何況管理層數年前炒燶期油大蝕八十多億元,國泰早就埋下財政岌岌可危的伏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間國際排名愈墮愈後的航空公司早就百病叢生,疫情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當然,國泰淪落到今日的地步,港府姑息養奸難辭其咎。長期以來,不管國泰服務質素如何不堪,港府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甚至不惜繞過立法會都要注資保住國泰這塊爛招牌,美其名曰保住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實際上將國泰養成不思進取的惰性。現在國泰又將如意算盤打得啪啪作響,計劃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瓜分國泰港龍大部分航線。正如專家指出,國泰經營不善,連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港龍都敗在其手,國泰港龍取消牌照後,理應將航權交還政府重新分配,讓所有有意申請的本地航空公司提交申請書,而不是任由國泰將航權「左手交右手」,繼續造成壟斷,阻礙本港航空業發展。

雞死雞鳴 打破壟斷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國泰的輝煌已是上世紀的故事,港府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近日本地市場出現一間新的航空公司,名為「大灣區航空」,現正展開招聘,猶如在悶透的維港上空灑下一場及時雨。一雞死一雞鳴,本港航空市場實在需要更多優質企業加入,提高競爭力,與其繼續扶持爛透的國泰,不如開放航權百花齊放,由市場來說話。更何況,現在是大中國時代,香港不融入大灣區難有新發展,死守一塊英國留下的爛招牌,早已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