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沒落?

國家領導人在深圳的講話,與十月十一日發布深圳作為先行示範區試點的中央文件,有兩個重點。

一是領導人說推動粵港澳經濟運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各種要素便捷流動,目的是提升三地市場一體化水平,融合發展。香港再不是與內地「河水不犯井水」。兩制結合於一國之內,這是香港今後的大方向。

二是文件所說,提升深港合作,以此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但文件似偏重深圳,而非香港。兩者合作成為大灣區的核心,並同時提出深圳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以往珠三角與大灣區都以香港為龍頭,這一、兩年的變化卻似是以深圳代替香港,領導人的講話中,沒有說深圳的是核心引擎,而是重要引擎,給予香港一定的空間。但香港不可能脫離深圳,深圳的示範和領導亦不再僅是經濟,而是整個城市的各個制度。深圳期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典範。

這兩個重點,應構成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政策核心。

深圳正全力、受舉國之力建設一個新型的城市與社會,作為全國的示範。香港在「一國兩制」、市場一體化的條件底下,與深圳合作,以此推動發展。香港似失去主動,但正因為回歸後二十多年的不作為,中央政府不再信任香港,故此要以深圳為全國示範的同時,迫使香港作為和上進,且不是香港選擇怎樣發展,而是在深圳的引導下配合發展。這是中央苦待二十多年後迫於無奈。今後是香港緊隨深圳發展,蕭規曹隨,抑或是陽奉陰違,消極破壞?若香港還有志氣,當可重新主動提出和推動與深圳協作,甚或補深圳不足進行制度與政策改革。這將是中央政府所樂見,而不會反對。

粵港澳一體化的具體方法,據領導人所提,是加快區內城際鐵路建設,便不是現有一條高鐵,相信還有新的建設。這可減少三地經濟來往的成本,推動融合。但同一市場內,競爭力弱的城市會被強的城市逼壓,要素流動的模式改變。即是香港的人才、資金轉移。

事實上,近年轉移的趨勢已現。今次中央政府更授予深圳更大權限,創建模範城市,進行金融與航運的改革發展,兩者都會打擊香港現有的優勢。這不是中央政府不顧香港,是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用深圳競爭壓力迫使香港改變現時苟且因循的狀況,若香港還不改動,被深圳替代,損失的將是自作孽的香港。

香港的運氣已自我消耗殆盡,今後再不振奮努力,便會變成深圳的一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