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疫情反彈代罪羔羊

政府及專家不斷預警冬季會有第四波疫潮來襲,其實他們還有心情擔憂那麼遙遠的冬天?眼下秋天未過,第三波疫潮也未有平息,近日更有反彈趨勢。昨日新增十八宗新冠肺炎確診,有十四宗是本地個案,據報又爆出感染群組。

專家把責任推給市民,指經過多個月作戰,市民出現抗疫疲勞,中秋及十‧一假期紛紛外出消費及歡聚佳節,可能忽略戴口罩。其實專家也是市民,理應有同理心,香港可以說是世界最自覺抗疫、戴口罩最高比例的城市,就算沒有口罩令,一人一罩遠勝歐美,若果還要怪責港人未夠警惕,實在有點吹毛求疵。

要怪就怪無能政府抗疫不力,行動例必慢九拍,上月中才實行全民檢測計劃,錯失找出隱形患者最好時機,未能在第三波初期斬斷傳播鏈。整個計劃反應未如理想,只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參與,遠遜專家訂出五百萬人的目標,而且動用五億三千多萬港元,只找出三十多名新確診者,每位成本接近一千七百萬元。高官不承認檢測計劃是失敗,但事實證明,社區隱形傳播鏈依然存在,全民檢測未能達到目標,又是倒錢落海。

多個人口密集地區,酒吧、藥房、學校及院舍陸續揭發個案,政府又放風聲收緊防疫措施,所謂高危地點如酒吧隨時又要關閉。真的替酒吧東主及娛樂場所業界心噏,以為吃了幾個月穀種,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怎料又是曇花一現,並且成為代罪羔羊。其實凡是開放經營的地方都有人出出入入,每個地方都會有播疫的可能,針對部分場所未必可以徹底斬斷傳播鏈,例如院舍爆發個案,老人家病者應該不會是去酒吧被傳染吧!

抗疫最大問題就是資源未能善用,初期有些確診者要在家中等候數日才送院,當中真空時間便有機會播疫,當局要怪責市民便應該先檢討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