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國泰裁員

國泰航空不申請特區政府的第二輪保就業計劃,市場已盛傳他們將大規模裁員,以應付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龐大虧蝕,問題只是在哪天動手。儘管不少職方在接受訪問時,都說不希望大規模裁員,說公司應有裁員以外的選擇,但大多數人在言談之間,都不表樂觀,個別受訪職方或已辭職,或打定輸數,承認大規模裁員已屬無可避免。

因大量航班停飛,貨運業務還可勉強維持,客運業務幾乎陷於停頓,據有關方面消息透露,連機師、機艙服務員和地勤人員,國泰航空人手過剩計達六千八百人,現時只靠清假、放無薪假期等方法拖住,其實對公司和職方都沒有好處。不出手裁員,公司仍要負擔底薪、醫保、福利一類開支,怎樣說也是一筆支出。職方呢,不少人難以單靠底薪來維持生活。以新入職機艙服務員為例,底薪只得每月港幣七千元,正常時有飛行津貼,加班津貼,實際每月可以拿到起碼一萬多兩萬元,只拿底薪差距太大,不少人寧願另謀高就。問題是際此經濟不景之秋,其他環節是否仍有就業機會。

網上流傳國泰將於日內陸續向員工派發「大信封」,裁減四百名國泰城員工、七百名機師,一千五百名機艙服務員,據悉有三類人高危,包括合約員工,新入職和三年內退休員工。現時國泰僱員合共約九千人,目標是裁減三分一,即是三千人,看來除了上面的二千六百人外,仍有幾百人要裁掉。

不妨拿規模接近國泰航空的新加坡航空作比較,他們宣布的裁員計劃,出手被指比國泰狠得多。國泰的高層要動手裁員,也頗費躊躇,無論如何,裁員肯定是自救之道,問題是裁員幾多人,既能令公司立即止血,他日經濟好轉時有足夠的經驗和人手重新上路,如果下刀不夠狠,對社會的震盪較小,但對止血幫助不大,說不定短時間內又要再開刀。如果下刀太深,員工肯定會有怨言,社會也會有反應,認為國泰這類大型企業未有負起社會責任。現時國泰每個月燒錢達港幣十五億,航空業復甦無期,再支撐下去有如倒錢進無底深潭。雖然特區政府已撥款三百九十億給國泰,作為優先股式貸款,但只夠捱到二○二四年。

現今世界航空業已進入冰河期,全球都面臨乘客減少,航班收縮,嚴重虧蝕的困境。個別國家地區如內地、歐洲、美國等還可以依賴國內或地區性航班苟延殘喘,但國泰這類航空公司的業務全靠國際市場,好景時期當然業務表現出色,但遇上疫情瀰漫,國際航班大量停飛,虧蝕也特別顯著,要走出困局需要更長時間,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