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印之爭

中印邊境衝突,關鍵不在邊境,而在阿富汗。美國於今年二月與塔利班協議,十一月美軍將從阿富汗撤走,僅餘四千五百人,明年中會全部撤退,還政於阿。由此而觸發各方競爭,在阿富汗擺脫美軍控制之後爭奪政治權力。

塔利班與巴基斯坦關係密切,與阿富汗現政府和美國談判也是出自巴國之力。九月中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阿富汗內部和平談判,有十五國參加,但因美軍要撤退,阿富汗內部實力偏向於塔利班,巴基斯坦全力支持,而巴國之後還有中國,形勢不利於阿國現政府和其他親美地方武裝,更沒有空間讓印度插手。即使印度外交部長參與會議,亦起不了多大作用。美軍撤走後,阿富汗將是塔利班、巴基斯坦和中國三方合作主導。最近塔利班傳與中國商討日後基建投資,更可顯示出塔利班勢必當權。

當權後的建設,除了協助中國在阿富汗的龐大投資,還會主力發展基建,擴大內外的連接和水電等公共服務,進行經濟建設。吸取上次被推翻的教訓,塔利班還會堅持構建伊斯蘭體制,但不會盲目極端,排斥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這正好在美國援助撤退之後,依靠中國,也正好利用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打破不通海路的困境。

本來,印度早有計劃開發伊朗的恰赫巴哈爾(Chabahar)港口,建設鐵路公路連接伊阿邊境,使現時阿富汗絕大多數外貿經伊朗的得以改善增強,從而使阿國減少與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經貿關係。印度可藉此影響政經大局,接替美國,入主阿富汗。

可惜印度財力不足,恰赫巴哈爾港口缺乏投資,反而讓中國乘虛而入。印度要打通阿富汗西通南下之路,卻只有計劃,無法落實。相反,中巴經濟走廊發展迅速,瓜德爾港通航,今年且開通從瓜德爾港用貨車運輸連接阿國東南部的杰曼(Chaman)路線,北通阿國第二大城市坎大哈,成為阿國通海的最短貿易路線。除杰曼外,巴國亦開通與阿國的四個邊境通關,巴阿經貿合作加強。因為中巴經濟走廊的發展,烏茲別克亦協議參加中巴經濟走廊,使烏國經阿富汗北部連接到走廊的瓜德爾和卡拉奇通海口,阿富汗重演與中亞相通的中樞作用。烏茲別克族是阿富汗北部地方勢力的主力,烏、阿借中巴經濟走廊出海,當有利加強北部地方勢力,也更有助於阿巴以至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面對阿富汗大變帶來的中亞地緣政治與經濟發展,印度想分一杯羹,或至少要抑制中巴的經濟政治擴張,但是缺乏財力和政治影響力,不忿之下,只能夠在邊境騷擾中國來洩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