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減廢全觸礁 無能政府百事哀

港府空喊環保口號,蹉跎歲月,一事無成。繼垃圾徵費計劃胎死腹中、屯門廚餘回收廠遭政府收回土地後,原擬三年後投入運作的廢紙回收廠「還未出師身已死」,承辦商拒絕再玩交回土地止蝕離場。一而再,再而三,港府的減廢措施「瓣瓣衰」,折射環保政策天殘地缺,當局搞環保不過葉公好龍。

本港廢紙量之多毋庸贅言,從數年前內地拒批廢紙配額一度搞得「廢紙圍城」已可見一斑。實際上,廢紙一直位列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第二位,前年堆填區的廢紙棄置量達九十八萬公噸之巨,較一四年大升四成,惟回收量卻逐年下跌。隨着堆填區即將飽和,為廢紙尋求出路已是刻不容緩。港府終於知衰,前年急急推出屯門環保園四幅地皮供興建本地廢紙回收再造廠,同年九月由一間中資公司投得,租約廿年,月租約四十萬元,預計投入運作後每年可處理三十萬公噸廢紙。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消息指有關公司最近已同環保署商議交回土地離場,白交兩年逾千萬元租金亦在所不惜。原因很簡單,在欠缺配套和政策支持下,在港經營回收廢紙的投入與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不僅經營成本比內地高得多,興建廠房更是大數目,還要面對安裝水電設施等問題,連同將產品運回內地的加工成本及運費,根本難以維持。最要命的是,港府限制承辦商不能從外國採購廢紙,變相要與內地及海外紙商爭奪本地廢紙,令成本進一步被推高,無利可圖只好損手離場。

如果說,廢紙回收廠觸礁只是個別事件,那麼,搞足十五年、自前年提上立法會後開了十六次會議、原定今年底推行的垃圾徵費計劃無疾而終,又可作何解釋?更不必說,屯門環保園廚餘廠跟廢紙廠殊途同歸,自今年七月停止廚餘收集後,近期又因廚餘處理量未符合政府要求而宣告停業,兩者同樣爛尾收場,難道又是巧合嗎?世界沒有這麼多的巧合,無能港府搞環保「得把口」,頭腦發熱拍心口決定,卻從來沒有長遠計劃和配套安排,開了個頭便任由業界自生自滅,還以自由市場作擋箭牌大條道理卸責,減廢措施不衰完一瓣又一瓣才怪。

說來實在羞愧,本港減廢起步比其他發達地區落後豈止十年,單是台灣,早在九七年已推出資源回收計劃,不僅加強教育和宣傳,更成立回收基金及提供補貼,建立完整的回收網絡,直到○六年實施垃圾強制分類,事半功倍;南韓的回收政策起步更早,直到今天廚餘回收率超過九成四,成績斐然。別人做得到,香港做不到,問題顯然出於「人」的身上。港府廢官向來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加上市民回收意識低下,單靠個別回收商單打獨鬥,沒有好結果就是必然結果。

誠然,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但只要多管齊下,減少垃圾完全可以做到。當其他先進城市在源頭減廢上獲得顯著成效,創造大量職位及經濟效益,港府卻連垃圾分類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執政者知道醜字怎麼寫嗎?一旦各個堆填區爆滿,難道連維港都要用來堆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