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老幼脾胃弱 月餅宜淺嘗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加上近日禁聚令放寬,相信不少港人皆會與家人聚餐賞月,作為應節食物的月餅更是必不可少。有中醫指月餅屬黏滯的食物,容易胃納欠佳、胃腹脹悶不適、易嘔吐便秘或泄瀉、濕氣重等症狀的脾胃虛弱人士,以及小朋友和長者皆不宜多吃,否則易腹脹不適、胃痛、胃脹、濕氣加重等。萬一食滯,中醫建議按摩穴位及飲用健胃茶療消食。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富亨社區健康中心註冊中醫師李樂詩表示,月餅是較為甜膩的食品,進食太多易致食滯,或引起胃口欠佳、口臭、胃脹胃氣多、胃痛、反胃酸、泄瀉或便秘等情況。而幼童、長者、孕婦、糖尿病患者,以及有腸胃病或脾胃虛弱者均需特別注意,不建議進食太多月餅。有關人士可選擇市面上較低糖、少油的月餅,進食時亦應節制。

奶黃月餅惹濕 芋頭菱角滯胃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奶黃月餅,標榜較傳統月餅健康。不過,李樂詩從中醫角度分析,指奶黃月餅與傳統月餅同樣屬甜膩食品,本質上對脾胃的影響類似,加上奶黃月餅多數加入牛奶、忌廉、奶粉等材料,而奶類食品容易「惹濕」,中醫不建議脾胃較差的人過量進食相關食品。

除月餅外,不少中秋節的應節食品亦要少吃,如芋頭、菱角等,煮熟時質感較黏稠,多食易引起滯胃。李又指中秋節屬秋季,不少人會食用大閘蟹或烤肉,但蟹的性質寒涼,體質偏寒涼的人多吃易胃痛;烤肉亦容易不自覺愈吃愈多,難以消化,加重脾胃負擔。

李指若吃滯,可透過穴位按摩消食。穴位方面,按摩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四吋處)有助消食導滯、和胃健脾;而按摩內關穴(腕橫紋上兩吋,距腕橫紋三指寬)則有助消除胸口及胃部脹悶感、和胃止嘔、寧心安神。按摩方法是把指腹或手掌根部放在穴位上,順時針輕輕按揉五圈,重複廿次,每日兩至三次。

記者高詩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