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世界交往

最近看了好幾輯內地有關一帶一路的紀錄片集,從東南亞到俄羅斯、從中亞國家到巴爾幹、從北非到歐洲,對中國近年與不少國家的交往增加了許多認識。

看了這些紀錄片才了解,原來中國早已放棄了昔日的閉關自守政策,廣開門戶,主動積極對外,與外面世界的關係日趨密切,既包括緬甸、巴基斯坦、印度和蒙古等鄰國,也增加了和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的交往,循此路直抵中亞,再建立與巴爾幹半島和北非的新關係。不少這些國家過往從來未曾跟香港交往,所以我們毫無認識,變成井底之蛙。他們部分是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前加盟國,仍然有俄羅斯人居留,官方語言仍是俄語,但宗教上卻有很大分別,中亞人傳統信仰伊斯蘭教,蘇聯時代受到一定壓抑,現今恢復傳統。其他巴爾幹和中亞人多數信奉東正教,與俄羅斯人同源。這兩個文化過去香港人少接觸,看來今天需要重新認識。

中國企業與很多國家都有合作計劃,主要是以基建先行,合作築鐵路、建公路、鋪設輸油管、鋪設輸電網、興建海運碼頭。這些大型基建,反映近二十年來中國基建技術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先進,躋身世界前列。

其中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山東一條公路是前南斯拉夫工程師設計監工的,他們是老師,山東是學生;到了廿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山東的建築公司拿下幾個塞爾維亞的公路建設項目,築公路、建大橋、鑽探隧道,已成為基建的尖子企業,學生取代了老師。

近二十年中國在國內大興土木,超級公路和高鐵直達各省,有人斥之為「基建狂魔」,懷疑一些伸展到偏僻地區的現代化超級公路是否有其需要,有沒有足夠的客運和貨運量支持公路營運。但回頭看美國羅斯福時代為了挽救經濟,推出新政,正是興建遍布全國的公路網;近九十年後,美國的陸上物流主要還是依賴這個劃時代的公路網。中國推動全國性高鐵計劃,也可從同一角度去了解,高鐵加強了內地的省際和城際交通,累積的技術和經驗,又幫助中國鐵路企業向外爭奪興建鐵路和提供車廂的合約。中國是充分利用內地的龐大市場來磨劍,一旦練成武功,便可外出闖蕩江湖,建立權威地位。

香港百多年以來,累積了不少與歐美國家交往的經驗,熟悉外國的運作模式,本來正是協助中國發展對外貿易的最佳夥伴,可惜太依賴過往經驗,不思進取,只顧歐美市場,缺乏開創性,長此下去,恐怕會坐失趁勢加入中國外貿發展新勢頭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