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食 玩 瞓 留家打機成癮 疫下隱青倍增

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全港學校一再停課,不少學生留在家中打機度日甚至沉溺成癮,與社會隔絕,隱蔽青年問題惡化。有機構直言疫情下相關求助個案急增逾一倍,預計情況會隨疫情持續趨增,更擔心就算復課後,隱青若得不到適當支援,缺席甚至輟學的情況勢增,而經濟不景,一群競爭力稍遜的隱青更隨時淪為失業大軍。議員認為政府應加強輔導,讓青少年參與多些戶外社會服務,協助他們重投社會。

疫情爆發,長時間的停課令不少青少年打機成癮。以八歲的傑仔(化名)為例,其學校並未安排網上教學及大量功課,最初他只是打機解悶,生活尚有規律,惟後來變得沉迷,甚至廢寢忘餐。就算其母喝止亦充耳不聞,甚至會大發脾氣和怒掟物件。其母苦訴:「哥哥都有玩,但哥哥自制力好啲,玩一陣識停,但佢就愈玩愈興奮,唔識停。」

與社會脫節 削求學動力

青少年整日躲在家打機,助長隱蔽青年增加。「我好想出去,但依家(疫情)爆得咁勁,我都唔敢出。」廿一歲的Jeff(化名)成為隱青已有三年,亦曾度過日夜顛倒、沉迷上網打機的日子。他當年由寄宿學校轉至主流學校升讀中四,因無法適應及跟不上進度,最終輟學淪為隱青。多年的隱蔽生活原可在今年結束,在社工的協助下重投社會,惟疫情持續令他被迫繼續留在家中,「我之後都想駁番上大學繼續讀書,但依家咁嘅情況都係見步行步。」

「疫情下,應該係會有多啲人跌落隱蔽嘅狀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註冊社工梁曉翠表示,該機構今年首七個月共接獲七十五個查詢、轉介及求助電話,較去年同期上升逾一倍,其中六月至七月個案較多。她指青少年在疫情下被迫留在家中,容易與社會脫節,之後需時重回正軌,每個人適應時間不同,若無法適應容易變成隱青。該中心在早前短暫復課期間,曾向深水埗十二間中學的駐校社工發出問卷調查,有超過四成社工反映學生的上學動力及出席率較疫情前有輕微惡化迹象,「佢哋返學會冇咁準時,同埋時不時會缺席。」

焦慮「鬱」到病 求助量急升

「預計之後隱蔽嘅危機會增加。」聖雅各福群會過去兩個月亦接獲約七十宗求助個案,該會隱蔽青年就業及培訓服務計劃經理賴緯倫指,隱蔽環境和疫情環境類似,同樣是長期沒有就業、上學及社交活動,青少年在家無所事事,長時間做同一樣活動,例如上網及打機,容易沉迷,並逐漸影響生活作息,出現日夜顛倒情況,若置之不理,容易造成隱蔽。

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指,長期隱蔽在家,沒與他人建立深入關係,對社交感到焦慮,屬心理病一種。而年輕人長時間打機會影響心理和生理健康:「情緒會升級,如果處理得唔好,普通嘅憤怒會升級至暴躁、憎恨,從而引發一啲報復行為,最嚴重可能會升級至抑鬱狀態。」他指,疫情期間求助個案上升,主要涉及打機成癮及情緒困擾,尤其第三波疫情爆發初期更有大量求助電話。他又稱,小朋友長期集中精神打機不休息,長時間激發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又稱壓力系統)運行,會損害健康,尤其是免疫系統,「因為佢哋仲細所以頂得順,但係再大個啲,身體就會出現損耗,好容易病,如心臟病、中風等。」

促加強輔導 籲參與服務

為避免青少年長時間留在家中打機,增加成為隱青機會,劉認為需填補他們因停學而產生的大量空閒時間,教育局可考慮與學校合作,提供正面學習活動予學生參與,包括室內及互外活動;家長亦應發揮創意,與孩子在家運動「放電」,一同享受家庭樂。

「香港原本已有隱蔽青年問題,疫症期間多咗年輕人少出街、少咗社交接觸,只係靠上網和打機維持生活,都聽聞有啲年輕人有抑鬱症。」議員葛珮帆認為,就算疫情未完結,政府亦應為年輕人提供多些輔導熱線和情緒支援,以及讓他們參與多些戶外社會服務,例如協助清理沙灘垃圾,令他們不需再沉迷網絡或打機,重投社會。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