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還看今朝:恐懼就是政治

二○一八年十月,鄰居收到一本剛出版名為《恐懼——特朗普在白宮》的書。該書在發行的第一周便售出一百一十萬本,為出版商歷史上銷售最快的新發行。作者是《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Woodward),他於七十年代因報道水門事件醜聞,引致尼克遜總統辭職而聞名,之後更獲得普立茲獎。

《恐懼》一書是基於數百小時的錄音採訪與第一手消息來源而成,它對特朗普在從國家安全,到俄羅斯調查,到二○一七年白人至上主義者集會,都有豐富的資料描述。作者還引用了不少他得到的備忘錄、文件、日記和筆記,包括總統的手筆。特別引人尋味的是書的書名,它是來自二○一六年特朗普在另一次採訪中告訴這作者的:「真正的力量是:恐懼!」

「恐懼」一直都是政治舞台上非常有效的修辭,每個政治人物,特別是歷屆美國總統都為要達到政治目的而喜於採用的花言巧語。

尼克遜就是這樣的一個以恐嚇言論著名的大師。他解釋說:「人們的反應和注意力來自恐懼心而不是來自愛心」、「這不是教會主日學可會宣言的訊息,但在現實社會裏,這就是真理!」

一位美國前總統的競選宣傳片「雛菊」中,不也是用了原子核爆的畫面來震撼人心的嗎?

克林頓也警告國民說,如果不用強武力量鎮壓暴力少年,「我們的國家將會生活在一片混亂之中」,繼而推出他的打壓罪行的嚴懲法案。

小布殊更不用說了,二○○一年九一一的襲擊把全美國上下都弄得魂飛魄散,總統不費吹灰之力便在二○○一年推行了美國歷史上,或可以說是全球上最苛刻嚴厲的國家安全法(The Patriot Act)美其名為「美國愛國者法案」。

小布殊更借勢趁着全國都是驚魂未定時,馬上出兵阿富汗。二○○三年又空說伊拉克的大殺傷力武器威脅全人類安全而出兵伊拉克。

克林頓時的副總統戈爾,在二○○四年譴責當時總統嚴重的誇大了伊拉克的恐怖力量而粗暴的扭曲了美國及國際的政治現實,而這種恐懼和伊拉克能構成的實際危險是不成比例的。戈爾繼而解釋:反恐運動和入侵伊拉克恰好是在二○○二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開始時候推出,這正趕上美國九月一號丶勞動節過後廣告時段進行營銷決定的關鍵時刻,要啟動針對新產品的廣告活動,政壇上的節奏和需求亦當如此!對付拉登和基地組織的戰爭已變成過時的舊產品,失去了吸引力和搶新聞頭條的可塑性,是時候推出另一個震懾人心、奪眼球,再次燃點起群眾恐慌的情緒,推高至國破家亡的絕境邊緣上去,總統才可以為所欲為的加強反恐力量,加大軍備開支和建設。跟着便是反恐又反恐了二十年了,而情況是愈「反」愈「恐」!怪不得有資深學者說:恐怖主義,其實是濫用了以恐懼來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具體目標是在人群裏散播與政治現實極為不相稱的恐懼!

這不就是二○○三年,香港推出二十三條時的遭遇嗎?

這不也就是去年推出逃犯條例時碰到的情況嗎?

這不也就是我們現在實施國安法時,各地啼不絕的猿聲嗎?

何志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